一
最近知乎上興起了一個有趣的學說“入關論”,今天就和大家隨便聊一聊。而且我在了解:“入關論”的時候,還學會了一個新名詞,“鍵政圈”。顧名思義,鍵盤政治,就是網上討論ZZ的圈子,你我就屬于鍵政圈的一員。
聽到這個自嘲性質的名詞,我當即就怒拍大腿,太他么對了,網上討論政治的你我往往就是遠離政治的普通人,討論什么國家政治都只能靠鍵盤和聽風傳雨,可笑的很。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雖然大家都不是肉食者,卻都有一顆“天下興亡,匹夫好奇”的心態(tài),有一顆愛國的拳拳之心,可憐可笑又不失可愛。
所以在這又得廢話一句,鍵政鍵政,我說什么都不一定對,都是靠收集來的信息加上自我臆斷和簡單考證,我呢那么一說,你們呢那么一聽。
言歸正傳,什么是“入關論”?
在了解它之前,我先提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覺得不覺得,中國和中國人這么些年來,一直在受到來自國際社會和公知們的輿論壓制?
中國壞的地方被無限放大,中國好的地方被忽略無視。
尤其是幾年前,為什么抹黑中國的言論更有市場,養(yǎng)活了數(shù)以萬計的公知?為什么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了解都是臟亂差和素質低下?為什么韓流以及好萊塢的文化輸出風靡中國?為什么我們的經濟地位世界第二,文化影響力卻小的可憐?
為什么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許多糟粕被剔除,中國的許多優(yōu)秀文化也得不到年輕人們的繼承和發(fā)揚?
為什么疫情爆發(fā)以來直到現(xiàn)在,中國不管做什么,在國際社會上形象都是負面大于正面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崇洋媚外只是表面,其深層次的原因可以用一個粗暴淺顯比喻來解釋。
這個比喻就是入關學。
明朝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我們中國就是建州女真。
在西方世界眼里,他們是世上最優(yōu)秀的文化,最偉大的文明圈,是民主,是先進。
而中國就是蠻夷,是關外的落后民族。大明和他的擁躉們認為我們什么都落后,不光是我們的文化和我們的體制。
在大明眼里,我們做什么都是錯的,就連呼吸都是罪惡,更別提讓他們認同蠻夷。
你以為穿上大明的衣冠,讀四書五經,學民主政治,他們就能認同你?
看看近代的日本,再看看現(xiàn)在一直不被西方世界接受的俄羅斯......這種事情葉利欽他老人家最有發(fā)言權。
公知們(現(xiàn)在有個與時俱進的代詞了:方方們)老是說,定體問,要反思,一定是我們缺少了什么,做錯了什么。
其實我們什么都不錯,什么也都不缺,只要我們不是世界第一,沒有入關,沒有越過山海關成為天下之主,我們做什么都是錯的。
一旦我們成了世界第一,金錢鼠尾又如何,剃發(fā)易服又如何,到時候自有一幫西方版公知幫我們洗地。
你強大,你做什么都對,你弱小,你做什么都是徒勞無功。
這時候我就想起了一個搞笑的帖子,英雄聯(lián)盟一個職業(yè)選手玩飛機這個英雄時,出了魔切(當時完全是非主流出裝),也贏了比賽,然后一群人分析了一大堆出魔切的原因。試想一下,如果這名選手輸了呢,這些人又會分析出魔切如何如何不適合飛機,他們肯定也會自圓其說。
和人都叛逆一樣,人啊,都雙標。不管你信或不信。
崇強鄙弱。
所以我們不需要去改變自己,什么崇洋媚外,什么國際孤立,什么軟實力弱,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我們只需要去強大自己,將美國各方面的霸權一步一步地奪回來,發(fā)展經濟軍事和政治影響力。和美國斗,貿易戰(zhàn),一帶一路,制造2025,南海臺灣,直至美國垮臺......
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就是正義,中國就是先進。那個時候我們各種落后反過來就成了優(yōu)秀文化。
到了那一天,哼哼......
抗日神劇惡心吧?到時候自有西方專家分析:抗日神劇以夸張的劇情和荒誕的人物形象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的慘狀,避免了中國觀眾因抗日戰(zhàn)爭挨打而產生自卑的心理,反倒是劇中各種匪夷所思的主角行為增強了那一代人民的自信,所以在此基礎上中國人民才會實現(xiàn)中國偉大復興。(舉個例子,大家笑笑便可,切莫當真啊。)
這就是入關,一個沒有經過嚴謹論證的笑談,一個顛覆的震耳欲聾的口號,簡單粗暴,形象具體。短短幾天,鍵政圈就幾乎眾人皆知,我也是近日才知道這個學說,我當時更是怒拍大腿,醍醐灌頂,很多困惑迎刃而解。
太他么形象了。
二
歷史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必然性,很多時候,以史為鑒不只是說說而已。
其實除了明末清初,我還在發(fā)現(xiàn)了另一個有趣的年代。我也沒有深入探究,只是稍加思索,便覺通身冷汗,然后怒拍大腿,太特么像了。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短命朝代的隕落后,經過短暫動亂,都會迎來一個大一統(tǒng)的強盛國家。
比如秦漢,比如隋唐,比如……
秦二世而亡,隋二世而亡,國民黨最知名的孫蔣……
而秦漢這段歷史尤為有趣。
秦國無道,天下離亂,楚國貴族的后代項羽扛起起義大旗,是為中華大地上抗擊暴秦的盟軍主力,是中國戰(zhàn)區(qū)盟軍總司令。
劉邦出身低微,只是南方一省的富農子弟,從巴蜀之地起兵,前期敗績不少。
對抗暴秦時,劉邦和項羽有過短暫的合作期......
項羽接收了大部分秦將的投降......
項羽都城在江蘇……
劉邦會寫詩……
內戰(zhàn)前夕,還有過一次鴻門宴……
內戰(zhàn)剛結束,立國之初,劉邦就和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匈奴干了一仗。
再后來劉邦年老,呂后專權,朝局動亂。
(這里要插一句我個人呢是那個人的粉絲,將他比作劉邦那種人,講實在的是大大的抬舉劉邦,折辱了他......如果有機會我還想專門寫一篇關于他的文章。)
而劉邦之后的幾任帝王大多不為人所知,因為沒有存在感,直到文景之治,兩任皇帝勵精圖治,漢朝國力肉眼可見的增強。
漢武帝劉徹繼位,正式結束韜光養(yǎng)晦的姿態(tài),開始向外擴張,與匈奴由守轉攻。
劉徹上位過程也比較曲折......
劉徹在位時間比較長……
漢朝這個“漢”字不止成了一代人的驕傲,更成了兩千年來這片土地上人們高挺不彎的脊梁和永不磨滅的符號.....不知道這一點能不能重演。
要是當今劉徹真的能擊敗了匈奴,我真是大腿都要拍斷,慨嘆一聲:“歷史是個輪回。”
關注公眾號“粉紅色的風”,大家一起聊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