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明朝那些事兒》第四部徐階的經歷時,我不禁掩卷深思了….
大學時,有一段時間對哲學很感興趣,包括上班以后,都覺得這是一門智慧課程,是所有學科的底層思維邏輯。
但事實證明,哲學這門課,需要用人生經歷來閱讀的!如果沒有閱歷,沒有吃過虧,沒有受過苦,沒有真正痛過傷過,反思過,那真是讀不懂啊。
這完全不同于語數外,考試100分,代表知識掌握了,而絕大部分人的精力都用在這方面了,社會認知考試反而不及格,進入社會后,事事不如意。
絕大部分人生經歷簡單,諸事順利,沒嘗試過世態炎涼所謂“讀書人”,貌似掌握真理,其實根本無法施展,滿懷熱情,最后頭破血流。
就拿我說事兒吧。一路重點學校,成績名列前茅,可以說,不只拿全校年級第一,而是拿的名次是全市前茅,曾經一門統考全市第一。在號稱最難考的公務員考試中,一舉筆試面試第一。甚至在工作若干年后,考試基因猶存,在2017年自治區廳級單位遴選公務員,即優中選優,依然一路斬獲,第一名入圍。
這只能說明,我是一名考試型選手,實際生活中,卻是實操型低能兒。
當然,這與我那些既上學學習好,工作后事業有成的一中同學來說,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在號稱市委領導智囊部門的單位,過著消磨混日子狀態,完全找不到存在感。
看看徐階,這位從小學霸,高考全國第三名進入翰林院。滿以為光明大道開始,享受榮華富貴。書生氣嚴重的徐階,直脾氣,上來就開始懟領導,深陷被殺絕境,此時,妻子病逝,自己被關入大牢,隨時面臨被殺的恐懼。從人人羨慕到階下囚人人唾棄,轉眼一瞬間,遭受了人間冷暖,徐階為自己年輕氣盛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但是,徐階沒死成,被貶到窮山惡水做案件調查處理。在這里,他褪去天真,悟出了人生真理。他開始與下屬斗,與民風彪悍的礦霸地頭蛇干。
他終于明白了,書中所記載的太平盛世,不是人心向善的桃花源,這是一個丑陋的社會,所有人關心的只有自己的利益。以此為矛,徐階順利解決地方禍患。
徐階說,這是妥協,但贏了。
但徐階內心始終是一個有原則的人,學會了與污泥相處,也領悟了真正的官場學,一路開始飛黃騰達。
讀了徐階的故事,實際反思自己。
自己堅持了20多年的信仰和原則是存在很大問題的。這套傳統道德體系或許是對的,但卻無用處。真正決定大多數人行為的,是另一樣東西。
說教沒用,禮義廉恥沒用,忠孝節義也沒有用,這玩意兒除了昏昏欲睡外,并沒任何作用。
在剝除這個丑惡的世界的所有偽裝后,真正的核心是最大利益化。
利益最大化,才有驅動人的魔力,這是這個真實世界的面目,極其的殘酷,卻異常的真實。無論有偉大正直的理想,要實現它,還必須懂得變通,才能適應千變萬化的世界。
對于我而言,要想做成一件事,一定要對社會有深刻的認知,人為何而來,皆為利益。
虛偽、麻木、圓滑、機詐,是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須手段。只有和光同塵,圓滑柔軟,官場生存,必須習慣虛與委蛇那一套,努力包容那些丑陋的官場生存者,設身處地體諒他們難處,交往時極盡拉攏撫慰之能事,必要時“啖之以厚利”。只有誘之以“名”,籠之以“利”,才能網羅天下英才,才能順利通過一個個困難的隘口。只有海納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調動各方力量,達到勝利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