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2年,大宋明道元年,大遼重熙元年,西夏顯道元年。
這一年的十月,西夏的國王李德明去世,其子李元昊繼位,他在上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年號問題上做了一個非常狡猾的手腳。在李元昊執掌西夏之前,從李繼遷到李德明父子兩代,再怎么自己偷著摸的在西北發展勢力也好,開疆拓土也好,甚至明里暗里和遼國、宋朝發生摩擦也好,明面上宋朝還是西夏的宗主國,西夏就得使用宋朝的年號。宋朝在1032年改元明道,那李元昊就說:我父親叫李德明,名字里帶了“明”字,作為兒子我得避我父親的諱。我們西夏這邊,就叫“顯道”元年吧。看上去宋朝這邊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事情也讓李元昊辦成了。而有自己年號這件事,恰恰說明了西夏正在向一個獨立的國家發展,李元昊接下來的操作:改年號、改文字、改發型、改服飾、改官制、改兵制,,就是在為西夏的建國稱帝做準備。后面的十幾年,李元昊這個名字,就是當時東亞舞臺上的一顆耀眼的明星。以后會詳細聊到西夏的歷史。
楔子
鏡頭還是轉到北宋這邊。北宋朝廷這幾年算得相安無事,但是這一年宋仁宗已經是22歲了,朝堂上的暗流涌動實際上都指向了一件事:劉太后您到底還不還政?
也是1032年的這一年,九月里,皇宮發生了一場火災。事后就開始有人說是:咱大宋是火德,所以為啥著火?這叫“火失其性、政失其本”!火失去了控制,是因為眼下的政治路線違背了原則!話里話外的目的,就是太后您放權吧,讓皇帝親政吧。前面的文章也有提到過,劉太后這個人一方面是對政治權力興致濃厚,而且真宗去世十年,國家在她治理之下,那也算是興興向榮。另一方面,但凡大臣以任何方式提到還政這事,就是一個字“貶”,先罷官再說,這事我還沒想好。
說她戀權也好,說她是不是有特別的野心也好。這些暫且不論,但是看了《文明之旅》,再看了一些史料,能感受道的是,這幾年劉太后的內心其實也非常苦悶。雖說是高高在上的實權太后,這滿朝的士大夫,可以說沒有一個省心的,從寇準,到丁謂,再到王曾,等等這些,說白了吧,都防著她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一會您不能穿皇帝的服飾,一會不能走在皇帝前面。反正是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幾年前,她的那個前夫龔美死了,她想去看看,這也不行。作為一個后世看她故事的人,我感受到了,她的孤獨。
1031年,遼圣宗去世,遼國派人來告喪,史料里面記載,劉太后大哭一場。哎,遼圣宗死了,劉皇后按照外交禮節行禮如儀就行了,還真痛哭啊?現在看來劉太后哭的是大遼,可憐的可能是自己啊。好像這是一次為數不多的內心發泄的機會,讓情緒得以宣泄。
這個時候劉太后已經61歲了,丈夫宋真宗死了十年了,前夫或者說兄弟也死了,前一年,她喜歡的侄子也死了,娘家就沒人了。自己在深宮中,雖然表面上還是大權在握,但是有個什么想法,一群老男人就這個也不讓、那個也不許。舉目四望,全天下能跟她同病相憐的,可能只有一個人。誰啊?這個人不在大宋,而是遠在千里之外的大遼的蕭太后。
這時候的蕭太后,應該是遼圣宗的皇后蕭菩薩哥,她和劉太后的命運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首先,她們都是前任皇帝的正妻,正牌的皇后;第二,兩位皇后都是沒有親生兒子。第三,都是后宮里的其他女人生了兒子,由她們這個正牌皇后養大,這兩個兒子后來都是順利繼位。她們倆這才當了太后。這樣命運的女人,竟然在同一個時間段,一南一北,掌控著大宋和大遼,你說,是不是應該惺惺相惜?
但是就在前一年,隨著遼圣宗去世,這位蕭太后突然被廢黜了,取代她的是另一位蕭太后。這人是現任遼朝皇帝的生母。前一位蕭太后,兩個弟弟被殺,自己被關起來,這一年的春天也被殺害。
這個事情傳到劉太后耳朵里,會聯想到什么?當然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已經去世,類似事情不會發生在劉太后身上,但會不會細思極恐,不得而知。劉太后的生命也將在1033年走到盡頭。所以劉太后的故事留到下一篇再聊。
既然說到了遼國的蕭太后,那就來聊聊遼朝的各位蕭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