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寫下這個題目,是覺得,在我們生活中,有太多人的價值觀或者說觀念想法,都是依據他人的,受他人影響的,甚至是被人強加的。
我想講一個故事,希望看這篇文字你認真讀下去。
機緣巧合,我之前加入了一個大學生職前培訓機構,培訓內容有情商,演講與口才,性格分析,每周末上課,我每周都去,因為我覺得這里的老師講的東西對我有好的影響,至少讓我變得自信起來,變得積極主動。
而且這里有一位老師,特別認真負責,對來培訓的學生很熱情,比如,如果你有任何生活或者學習的問題(比如如何處理與舍友的關系),你都可以和他交流溝通,大家一起想辦法給你解決,實在無法解決的,老師也會開導你,至少讓你不要那么煩惱和痛苦。
差不多有半年,這里積極的環境和口才的鍛煉,讓我明顯覺得自己成長了很多,我開始珍惜時間,也培養了愛看書的好習慣。時間很快,一個學期很快結束了。
等第二學期開學后,我又準備去鍛煉提高自己的時候,那是新學期第一節課,我迫不及待的去了,上課內容按老師的話是更新了,新增了一門“傳統文化”。
這個傳統文化不是講詩詞歌賦,是我們所謂的“儒家文化”,第一節課結束后,我覺得很奇怪,一個職前培訓機構干嘛講儒家文化?后來我抱著疑問又去了幾次,沒想到課程內容變化的讓我很驚訝,已經開始講佛教......
這里想聲明一點:我對任何宗教都不做評價,因為任何一種宗教都值得被尊重,任何人也有信仰不同宗教的自由,宗教沒有好壞優劣之分。
只是,這是一個大學生職前培訓機構,怎么現在感覺性質發生了變化。后來,這個培訓機構有越來越多大學生的加入。再后來,我決定不去了。
這件事情過后,我很冷靜的分析了:既然是職前培訓,內容當然要與大學生求職相關,比如面試技巧,比如簡歷制作等等,而如果打著這個幌子做其他的事情,比如傳教,我覺得是不應該的。
宗教人士在適合的場所傳教是可以的,但面對著一群群價值觀或者是人生觀還沒有完全建立的大學新生,在對方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潛移默化的傳遞一種所謂“正確”的價值觀,我覺得,這是騙。
也許有人覺得我這樣說有些刻薄,甚至是我當時同在培訓機構的同學質問我:再怎么說,這些老師講的確實也很對啊。
我說,是不是對,或者錯,是基于你自愿選擇的基礎上。就像那位老師說的:我是為了你們的成長??墒?,如果我選擇不成長呢,我不愿意成長呢,你是不是已經損害了我選擇的自由與權利。
我始終認為,人的選擇的權利特別特別重要,在我們不適合的年齡接受了一些不適合的東西,其實很容易走彎。就像我之前一個同學,中途放棄學業出家后,后悔了,然后回到現實中找工作屢屢受挫,因為她沒有完成大學學業,只能算高中文憑。
每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只有自己去塑造,哪怕這個過程很慢很慢。我們的價值觀應該通過自己在生活中經歷的事情,逐漸塑造,自己總結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哪怕現階段這個不對,但至少那是你的。被強加的價值觀,容易被摧毀,因為不是自己內心的。
塑造價值觀,在我們這個二十幾歲的年齡段,應該是多看書,各種各樣的書,然后去體驗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哪怕摔跟頭,然后多與別人交流,不偏執,不盲從,自己有獨立的思考。多做內心的總結,才不迷茫,最終建立穩定的價值觀??赡艿鹊轿覀兡挲g漸長,我們有其他建立價值觀的方式和途經,應該會越來越豐富。
選擇的權利,對一個人來說,太重要了。
如果不能有選擇伴侶,生活,工作和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宗教信仰自由,那等于我們作為一個肉體的人,沒有真真正正的活過。我們每個人每天面對很多選擇,如果不按自己的心走,總會在未來某一天后悔,遺憾,甚至崩盤。因為當下的東西不是自己選擇的,你在每個受不了的時候就想放棄,哪怕別人看起來重要的東西,你不想要了。
人生就是一場體驗,體驗透徹了,選擇自由了,才叫真真正正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