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土
紀念王小波,在這個與作者對話的日子。
我是一名讀者,喜歡王小波的讀者。
想起《一只特立獨行的豬》,仿佛看到那只特立獨行的豬最后跳到了屋頂,它自由了。
很多年前,我看過一篇小說,類似于那只特立獨行的豬的故事。我喜歡那個故事,卻討厭那只豬。在那個故事里,有一只豬很狡黠,它為了活命而保持自己不胖不瘦的體型。
它聽得懂人類喂養時說出的話,比如,“養肥了就殺了它”,“太瘦了也不行,太瘦可能是有病,也要殺”之類的話。所以,那只狡黠的豬每次不會吃得太飽,因為那樣容易長胖,離出欄就不遠了。哪怕餓一點,也是值得的,保命要緊。
在如何自保的策略上,那只豬還充分教育同槽吃食的豬,給他們灌輸要吃得越胖越好的話。被灌輸的豬們明白,只有吃得越胖才不會被養豬場宰殺,越瘦的豬才可能被宰殺。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所有的豬都習慣了自己變胖的事實,反而嘲笑那只豬。勸它也和它們一樣吃,吃得更胖。
養豬場到了生豬出欄的日子,來了一輛裝著鐵籠的大型貨車。幾個身材強壯的男人熟練地打開豬圈,在門外擺一臺地磅秤。那只豬看著那一群胖得走不動路的豬,對它們說:“你們的好日子來了,現在是送你們去另一個豬圈,那里有更好吃的飼料,比這里的豬圈更舒適。”
那只豬在送走了那批豬后,等來了養豬場主人的一桶精致飼料。養豬場接著又從母豬圈里轉移了一批斷奶的仔豬,和那只豬一起,在同一個豬圈里。那只豬走到一只小豬身邊,勸正在吃食的小豬們拼命吃。被灌輸的小豬們明白,只有吃得越胖才不會被養豬場宰殺,越瘦的豬才可能被宰殺。
那只圈養的豬,它聰明,它明白人類的想法。
在這個故事之后,大約過了一年,我看到了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獨行的豬》。我深深地迷戀上了那頭豬,并欣賞它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同樣是豬,不是每頭豬都能逃離豬圈。特立獨行的豬,它在躲避了子彈后,消失了。有人說在后山上看到了,有人說它出現在隔壁公社了。
那只圈養的豬,它懂人類的想法。可還是做了人類的幫兇,它永遠留在了豬圈里,只為了保全自己。特立獨行的豬,它不愿在人類的豬圈里被宰殺。我講了一個不是王小波書里的故事,它是那么地讓我印象深刻。而王小波書里那只特立獨行的豬,它會一直在我手里的書卷里。即使我不回憶它,我也覺得過目不忘。
該如何紀念王小波?
我既不會唱歌,也不會寫詩。既然可以寫些文字,那就寫篇文章。在這樣一個日子里,我想紀念王小波。
去年紀念王小波的文章,我意猶未盡。如今,又是全新的開始。日復一日,積累著不曾說過的話。從特立獨行的豬開始,我覺得王二應該是我喜歡的人。
王小波說過哪些話,在書里,或是出現在網絡里,我從不刻意當作座右銘式的格言。每次走進書店,我會瞥見書架上排列著《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沉默的大多數》。我已經擁有了一整套全集,再也不去取閱。
當我在王二的故事里尋找著歷史的真相時,我看見武斗的雙方互相投擲可能致命的石頭,發覺荒誕可笑。可王二沒笑,它也沒有站隊。迷霧,總會在不經意間吹散,讓我看清真相。歷史,到底有沒有真相?我有了答案。
在王小波的小說里,許多的第一人稱都是王二。不論是和陳清揚敦偉大友誼的王二,還是在豆腐廠做工人時不從大門走的王二。在唐人傳奇系列小說中,王二倒是沒有出現。所以,王二幾乎代表了王小波小說中的主人公。
很多時候,我更喜歡用王二來稱呼王小波。他是一個有趣的人,他的文字,我找不出第二個人讓我覺得有趣又不那么討人厭。我本想舉例來說說我討厭的作家,但為了避免遭受口誅筆伐,只能作罷。
王二的時代,是我不曾經歷過的時代。他上過山,下過鄉,去過云南插隊,又去過山東插隊。在北京,他見過武斗。那個時代,對于我來說,是神秘的。王二就像一個會講故事的朋友,娓娓道來他的故事。我樂意聽,他就一直講。
插隊的時候,很多個月色銀輝的夜,他和陳清揚在后山的山坡上做不合時宜的事。多年以后,他們在北京相遇,再一次敦偉大友誼,我竟看得淚流滿面。
關于敦偉大友誼這種說法,這是王二的創造發明。王二幽默,風趣地像個流氓。可他又不是個流氓,偏是個不愿墨守陳規的人。就像,就像那只特立獨行的豬。
我是個看書很雜的人,并不覺得人應該局限于一種書來看。王小波的雜文我也喜歡,小說也不錯。很長一段時間,我喜歡看雜文,要么是時事評論,要么是傳奇軼事。雜文,終究入不了大作家的眼,因為他們不屑。很少有人寫雜文寫得極好,或是堅持寫雜文。
當我們遠離了故土,才開始守望家園。物質的世間,是人賴以生存的土壤、空氣和水。精神的家園,倘若一片荒蕪,便不可能開出璀璨的花。王小波構建的精神家園,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他的讀者。在王二的話語體系中,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可以說些俗不可耐的話,也可以說些正確的廢話。
一粒微塵,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是不足道也。塵土飛揚時,高歌猛進,向著太陽。在星空下,看見月亮睡著了。于是,它忘記了自己是一粒微塵,可能是堆起萬丈高山的石。落在一片荒蕪的原野上,想象著努力生長。
時代的聲音,往往過于宏亮,有些聲音就被淹沒了。在沉默時代,那些大多數的欲言又止終究是合上了嘴。我發現,干裂的嘴唇似乎是風吹過的痕跡。沉默的大多數,或許就是你我。
現在再看王小波,會更愿意接受很多事實。每天抬頭仰望,會發現天花板低矮得伸手可觸。這片天空,屬于我。我還能擁有外面的那片湛藍色的天空嗎?沒人告訴我。那些不沉默的少數也沉默了。
我看過王小波一段采訪視頻,那是僅有的關于他的影像記錄。他坐在一臺老式電腦前面,接受著采訪,那是九十年代。那時的他獲得了
臺灣聯合報文學獎,獲獎的是《黃金時代》。他的房子并不好,在鏡頭里顯得昏暗。這樣的場景,和我在他書中讀到的一樣。原來啊,王二習慣講真話!
在王小波的遺孀李銀河女士的整理下,《愛你就像愛生命》出版了,后來集結出版了王小波的全集。這本是王小波和妻子之間的書信集,就像王二告訴李銀河的那樣,希望他們是一支永遠唱不完的歌。曲終人散時,還有人記得那封寫在五線譜上的情書。只有王二,只有王小波才會浪漫得在五線譜上寫情書。他說:“希望他們是一支永遠唱不完的歌”。
我喜歡一切浪漫的事物,比如王二講的故事。具體說,我厭惡一切假裝正經的人或物。王二的浪漫,在于可以從一只特立獨行的豬里看出天真無邪。還有什么比豁達更容易理解這個世界,一個充滿了矛盾的世界。
好多的浪漫,在走向成年的路上,慢慢變得沒了蹤跡。無數次,那些假裝的人,一邊霸占道德高地,一邊做淪陷區的原住民。我看著忽明忽暗的煙花,它無比璀璨的綻放在黑暗里。浪漫的王二,也就是王小波,他就像冷卻了的奪目的煙花。
在王小波離世后,開始名聲大噪。此后,很多人讀到了那只特立獨行的豬的故事。也知道了王二有個朋友,他的名字叫龜頭血腫。不得不說,王二取外號的本領獨樹一幟。在時代三部曲中,王二的故事更具有時代特點。我總喜歡窺探,一個人在時代里的角色。他該如何扮演,又如何退出歷史舞臺?
保持對世界的好奇,會發現一只流浪貓,我保證不害死它。貓的高冷,像一個不茍言笑的丑女。沒人喜歡丑女,可有人喜歡高冷。貓也好,女人也好,都被取悅著。而那只特立獨行的豬,它對世界的好奇永遠伴隨著跳躍的力量,一躍而起落在屋頂上。
對今天的我而言,和昨天無異。同樣會時不時想起前天沒有看完的書,和無數個可能發生的邂逅在前方等待碰撞。也會想起去年的今天也在寫一篇文章,用來紀念王小波。我摘下耳機,音樂戛然而止。逃跑計劃的《夜空中最亮的星》,循環了好久。
夜空中最亮的星,今晚屬于王小波。有黑暗,有星光,這個世界是浪漫的。還有王小波,這個世界就更有趣了。
<完>
原創文章,轉載或引用請注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