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貌似覺得很有道理,但似乎從未認真想過這個道理。
反思:
我自己貌似一直的就是學生的心態,從沒有站在老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也就沒有體會過站在老師的角度思考問題,會帶給我什么?所以我得體驗一下,轉變思維,把學會的東西在更進一步,想一下如果要教給別人,我要怎么教。這么一想,我不得不把邏輯整明白,還要說清楚,還要讓別人聽明白,那就要了解別人的思維模式、認知,還要學會類比,用別人都知道的點,去進行類比說清楚我要講的道理。
原來當思維轉換后,可以去推測的、可以看得到東西就會慢慢變清晰。只是因為無知,不知道要轉換思維,而錯失了好多更有意思、更美好的事物。就像我前面一篇文章《那些潛移默化的影響》中提到的臺球、羽毛球,當你轉換了心態/思維模式,更進一步去了解深層次的思維時,有意思的事情就發生了,你會發現:原來還可以這樣,越想越會覺得其樂無窮,根本停不下來,根本不需要堅持。
在進一步,回想是否曾經有過當老師的快感,想到了教別人滑雪的經歷。因為要教別人,我才開始琢磨,我一開始學滑雪的心里路程,當時的心理狀態是什么,最怕什么(大部分人因為沒滑過、因不熟悉、因不知道如何控制雪板而有害怕的心理),那就先把大部分人的心理問題解決一下,如何不摔倒?以及如何正確地摔倒?然后是基本功(滑雪的正確姿勢、摔倒的正確姿勢、轉彎的正確姿勢),最開始一定要要保持姿勢正確(因為一旦養成習慣,到后面就很那糾正,而正確的姿勢是下一步提升滑雪技術的基礎),然后琢磨我是怎么使用技巧的,怎么能控制速度、怎么轉彎等,琢磨過一遍,發現為了讓別人能夠理解我說的,還學會了類比,比如大部分都學過開車了,剛開始學開車的心理,其實跟滑雪一樣,人跟車無法成為一體,手忙腳亂,這前期都是不熟悉、不知道如何控制車 心理害怕所以手忙腳亂,只要熟悉了就不會了,就是那句“無他,手熟爾”。當我站在老師的角度去思考滑雪的時候,我發現我學的更好了,而且能在一天之內,把滑雪的基本要領教會別人,其他的就得他自己慢慢去練、去體會了。
其實只是轉變了一下思路和角度,我們就能變得更好,何樂而不為呢。
就像笑來老師講的這個類比,又拓寬了我的思路。創業者不要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創業者,如果能夠真正聽進去投資者的話,站在投資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對于你的事業想必肯定會有更多的幫助。
工作中,不要只覺得自己是個員工,如果你能站在部門領導/老板的角度思考問題,也許你的進步會很大。這個道理,大概在5年前就聽過了,覺得很有道理,但又覺得跟自己沒多大關系,而錯過了很多次升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