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一如既往,6:23抵達操場,陪孩子們五圈跑步、體能訓練后,他們早飯,我處理了幾個跑操中及昨晚寢室里的問題,等早讀老師一到,我便回了辦公室。
整理整理衛生,沖杯麥片,剛坐下來。班長急匆匆跑進來:“老師,小葉在課堂上說話,英語老師讓她站起來她不站,還跟老師頂撞,您快過去看看吧。”
怎么又是她?!我眉頭一皺。小葉是這學期新轉到我們班的,轉來不久,便在英語課堂上跟英語老師發生過一次沖突,我知道后私下里對她進行了教育,她也認識到了錯誤,還答應我以后不會再發生類似情況。這才過去一個多月,可就全忘了?
帶著一絲不悅,我隨班長出了辦公室,走了兩步,我突然改變主意。“你回班讓小葉來找我,我等三分鐘,如果沒來,我再去教室請她。”故意的我把“請”字提高了音量。班長領命,一路小跑從我眼前消失了。
趁此工夫,趕緊把麥片倒進胃里,快速洗完杯子,還沒來得及坐下,隨著一聲“報告”,小葉出現在我面前。
“怎么回事?”我一邊擦手一邊笑吟吟地問。許是小葉沒想到我非但沒有生氣還滿面含笑地問她,愣了幾秒后才說:“是林同先跟我說話的。我正在讀書,他說我……”咬咬下唇,小葉話說了一半就停了,低下頭,不肯再往下說。“說你什么呢?”我緊追不舍。猶豫幾下后,小葉弱弱地蹦出來一句:“他說我像《熊出沒》里的熊……”
音量太低,后面的我也沒聽清,但至少已明白了大概。小葉中等個子,論體型,在班里能屬一屬二,之前跑步時別人跑五圈,她兩圈下來就已是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她曾經以胖為由提出過操跑不動不想跑,我還以更要加強鍛煉激勵過她,加上膚色偏暗,難怪被同桌取笑。
“來,聽我還原下剛才的情景。林同說你,你心里一定很難過,便還了他,恰好被老師看到你在說話,于是就讓你站起來以示警告。當時,你正在氣頭上,心想林同錯在先,為何要批評我,于是,因為自感委屈而不接受老師的提醒,是這樣嗎?”小葉用力地點了點頭。
“你現在回想一下,你做的對嗎?”“不對。”“錯在哪兒?”“我不該在讀書時說話,更不該把火往老師身上灑。”雖然,聲若蚊絲,但一字一句還算清晰可聞。“就是么,你真是個聰明的姑娘!”
談話出乎意料的順利。接著,又講到這是第二次跟英語老師頂撞,小葉頭低得更狠了。“我也知道自己脾氣不好,有時太沖動了,控制不住自己。”“第一次跟老師頂撞后老師并沒有放棄你,而且不計前嫌地批改你的作業,并且在你課堂上開小岔時給予提醒,你能夠遇到這樣負責且胸懷寬廣的老師真是一種福氣呢,可你非但沒有珍惜還讓不愉快第二次發生了。”
沒等我把話說完,見縫插針,小葉接了句:“老師,我錯了,我去找英語老師道歉。”我說書面道歉會的顯得鄭重些。她沒有反駁,接過我遞上的紙和筆,便在一旁寫開了。
小葉的字體真是漂亮,橫平豎直,瀟灑流暢。通讀,整整一頁沒有一個因為寫錯字而涂抹的痕跡。道歉信里溢滿了自責與慚愧,全文卻并未提及說話的起因。看得出,這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姑娘。
接著,我明確告訴她,在課堂上公然頂撞老師,從原則上講應該請家長來一趟,但好在你能及時認識到自己的不對,老師決定再給你一次機會,不通知家長。不論英語老師接不接受你的道歉,你都必須拿出好的態度來,誠懇地聆聽老師的教誨。諾諾地點著頭,她認真聽我講了幾個關于“任性”、“脾氣”、“沖動”等字眼的例子。
校園里的鈴聲不合時宜地響了,小葉帶著她的檢討及我的叮囑離開辦公室去找英語老師了。
故事的后來是,小葉當眾念了檢討,老師、同學們都原諒了她。至于那個取笑別人的孩子,我已經通知他來辦公室了……
小葉的故事只是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而類似的事例又經常發生,苦口婆心地擺事實講道理,稍不留神時間就悄然滑過,而滑過的時間里藏著未備的課、要制的課件,還有如山般堆積的作業。
有時候我也會心生煩惱,現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仔細想想,不難發現,這群青春期的孩子從小在蜜罐中長大,屬于典型的姥姥疼舅舅愛,父母捧在手心怕摔壞的,正是這樣不忍心孩子受一丁點兒的委屈才助長了他們的任性和沖動,而拐回頭來,又會無計可施地說,孩子大了,我管不了了,交給老師,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好了。
孩子來自家庭,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不嬌不寵不慣不溺,看上去有些殘忍,但這何嘗不是對孩子能力上的鍛煉、品格上的塑造。金錢有價,買不來一個人的善良、寬容、樂觀與淡泊;智慧無價,卻能伴隨孩子健康成長、燦爛、陽光。
沖動是魔鬼,在家里、學校,尚且有父母、老師為你指引,走入社會,又有誰會為你的沖動買單?我說,幸好,你還只是孩子。也趁著還是孩子時,就都改了吧。
2016年12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