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體驗師說,你的孩子就是被你親手打殘的,話雖然難聽,但道理是對的,慣子如殺子。
要承認的是,初讀此文后雖然覺得有些無法言喻的感傷,但并未理解題目“鯨落”的意思,因為我沒能找出艾蒂安的死亡和鯨落反哺生態的聯系。
我試圖尋找答案,我很想理解創作者的心理,又細讀了幾遍還是懵懵懂懂,直到我在一個視頻中聽到一聲鯨魚在死亡前的哀鳴。很難形容確切那聲音,海底無盡的黑暗中很遠處穿來一聲聲好似蠻荒戰場號角的聲音,讓人感覺沉悶抑郁。
那可能就是鯨落發生前的最后告別,可事實上,鯨魚未
必對死亡這件事感覺到恐懼難過之類,也許那聲音無悲無喜僅僅在平淡敘述“這世界,我來過,現在,我要走了”的事實。
哀鳴的意味是我們揣測的強加的,我們自我感動的希望它能不要離開,希望它能活著繼續體驗世界的美好,可到底是無法感同身受的,它究竟是以怎樣的一種心理發出這種聲音或許只有它自己才會懂得。
文中的旁觀者,屏幕前的讀者們,讀完這篇故事之后或多或少都會感到沉重感到難過,或許還會在心湖深處傳來一聲鯨魚的哀鳴。這是自然的,我們總歸還是對這個世界有些希望有所期待的,我們對生命的重量滿懷敬畏。
可是艾蒂安他體驗過世界的所有,也沒能找到希望,他選擇一種我們無法理解的方式來自我救贖,你不能因此為他感到難過感到悲哀,畢竟我們未曾經歷他的經歷。我們不是他,他鯨落前的最后聲音里或許是絕望,或許是解脫,或許是無悲無喜,但究竟如何,只有他曉得。
我,95后,大專畢業,踏出社會找過不下20份工作。 到目前為止,我在網上和HR溝通過5000次。 沒有背景、沒有學歷,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在找工作上的花銷,是我在深圳兩個月的房...
活動是好的,但是挺失望的,本以為簡書可以作為創作平臺的一股清流,結果現在也伸向了泛濫的網文,唉,辦這樣的活動宣傳簡書,提高簡友創作熱情是非常好的,但是要是提倡寫網文的話,還是別了吧,否則最后成功的是簡書,而不是簡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