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強者長生,氣強者易滅。柔弱畏威,神強也;鼓怒騁志,氣強也。凡人才所不至,而極思之,則志傷也;力所不勝,而極舉之,則形傷也。積憂不己,則魄神傷矣...
本文為1977年英國著名哲學家布萊恩訪談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關于語言與知識的視頻所做的筆記。在這里喬姆斯基似乎展現(xiàn)出了非常強的康德主義的觀點。 ...
大序言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所以析衛(wèi)為邶鄘。衛(wèi)曰詩古之樂也,亦如今之歌曲,音各不同。衛(wèi)有衛(wèi)音,鄘有鄘音,邶有邶音,故詩有鄘音者系之鄘,有邶...
宋代文化的繁榮與獨特性備受世人關注,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就曾如此論斷:“古人好讀前四史,亦以其文字耳。若研究人心政俗之變,則趙宋一代歷史,最宜究心...
在對筆記的研究中,由于筆記與筆記小說存在某些特質(zhì)的相似或相同性,今人時有混淆兩個范疇的情形。劉葉秋在《歷代筆記概述》一書中指出:“前人并不注意區(qū)...
古“筆記”一語,始于六朝,指隨意記錄的散行文字,常與無關乎道術、道聽途說的古小說長期處于雜糅共生的狀態(tài)。逶迤發(fā)展至宋代,宋祁始以“筆記”名書,此...
上古時期沒有韻書,研究上古音的根據(jù)主要是先秦兩漢的韻文和形聲字。韻文中又以《詩經(jīng)》為主要依據(jù),因為它材料比較集中(共305篇,除極少數(shù)篇章外,都...
散體大賦是“鴻裁”,詠物小賦是“小制”,兩者都以“體物”為中心,來源于共同的母體——先秦隱語。 隱語是一種隱去本意而假以他辭來描摹暗示,需以大量...
在宋代理學史上,真德秀與魏了翁是雙峰并峙、齊名史冊的兩個重要人物。吳寬《敕祀鶴山先生魏文靖公記》云:“公以立朝大節(jié)及講明道學之功,當時與真文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