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開始,就開始培養閱讀的習慣,據不完全統計也看了有幾百本書,直接到最近發生了一件事,我才開始重新反思書籍的選擇?
真正開始看書是大學期間,那會開始讀一些西方文學,部分歷史書籍以及雜文,主要是過下看書的癮。
畢業出來社會,接觸了一個系統的書友會,開始學習財商,以及經商的技巧,心態等方向的書籍。看了這一系列的書籍后,開始對系統有了概念,也常常會思考:一個人的成功特質。這一些列的書籍,看完后自己開始對人事物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整個人也更加放得開,但最近發現也是有點偏向激進。
最近因為一件事,看到了自己在處理事情的過程,其實并沒有特別清晰處理的策略。所以觸動讓我在思考這幾年的學習,究竟給自己帶來什么?心態越來越放得開,但是其實遇到事情,還是會情緒化。對學習力這個點,也越發的清晰,甚至可以說,逐步找到了如何更高效的學習。但是其實對整體社會的一些認知不通透,對自己的認知也是有缺陷。后續跟朋友溝通才意識到自己對于書籍的選擇,出現了問題。過往的攝入,更多是屬于所謂的“心靈雞湯”,只求心里安慰,對思考,對社會規律,人性其實所涉及甚少。所以開始重新審視書籍的選擇。
重回經典學科,戰略思想要看孫子兵法,外交權謀看戰國策,談判技巧看孟子,為人處事看孔子,探索事物規律看老子。
先完善思維體系,修人格,回歸真實社會的探索,逐步養成真正處理事情的能力與反應。
慢一點,會更快。愿書籍逐步增長智慧,讓自己少走彎路,遇見更加自由的思考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