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說到了,攻擊性的意義,在于一旦剝離,就會失去真實,沒有魅力。精神分析認為,這源自兒童需要在母親或客體,可以在他發出攻擊后得以幸存的感覺。
孩子因為全能自戀加攻擊性,所以天然地認為,家里所有的不幸都是他的攻擊性導致的,從而會壓抑自己的攻擊性,或者即便釋放,也是以破壞性的方式呈現,父母需要特別提醒孩子,家里這些事不是他導致的。
攻擊性等同于生命力,如果母親在嬰兒的攻擊下得以存活,既沒有死去,也沒有離開,同時也沒有報復懲罰他。
那會讓嬰兒意識到母親不是他的一部分,不在他的控制之下,是他之外的另一個存在,當母親能夠接住嬰兒的攻擊,就與嬰兒建立了聯系,一元關系中的攻擊性會變成二元關系中的熱情。
如果一個人身上沒有攻擊性,很容易像是虛假的,很難和別人建立起生動真切的關系。那攻擊性到底是什么呢?
攻擊性是我和你之間的相互尋找
觀察一下,如果你一個人會怎樣?如果發生在戀人之前又會怎樣?
比如一個人睡,一切都在掌控中,兩個人的話,另一個人的頭發會騷擾到你,手會抱著你、攬著你,有時讓你快樂,有時讓你煩惱。
一個人時,符合全能掌控感,但世界是無趣、缺少生機的;兩個人時,你的生活會變得花樣百出,而一個總是小小“攻擊”你的人,也讓你的生命變得色彩繽紛,生機勃勃。
自體都在尋找客體,我永遠在尋找你,攻擊性就是我和你之間的相互尋找。沒有攻擊性,就什么都沒有。
想象一下,大家都非常有禮貌,那么這個關系就很容易乏味無聊。但有了攻擊性也容易出問題,特別是當攻擊性變成破壞性之后,就要學習如何轉化破壞性。
如何轉化破壞性
創造性和熱情是白色生命力,破壞性和恨是黑色生命力。本質上是一回事,區別僅僅在于白色生命力是被看見的生命力,而黑色生命力是沒有被看見的生命力。
關鍵在于看見。所以羅杰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其實實施起來非常不容易。
《風之谷》中,宮崎駿讓主角娜烏西卡喜歡一個小動物,接近它,被狠狠咬了一口,她也感覺到了疼,但沒有動搖對它的愛,而且深深地理解它的不安,沒有恨意地承受了這次攻擊。結果就在一瞬間,小家伙徹底相信了娜烏西卡的愛,變成了她忠誠的朋友。
美國超級英雄推崇的大多是男性,而宮崎駿喜歡把拯救世界的重任,放在純潔的小女孩身上,所以娜無西卡太完美,這一畫面確實是對如何轉化攻擊性,乃至破壞性的超經典刻畫。
你攻擊我,而我帶著愛容納了你的攻擊,還深深地理解了你的不安,這意味著,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見,被我允許,并經由我愛的目光看見,轉化成了白色生命力。
一位心理咨詢師黃玉玲,講了一個,她在接受團體督導時的一個例子。所有咨詢師都需要接受督導,是一個有有經驗的治療師來完成的復雜過程。
目的是培訓年輕的心理治療師,更有效地完成臨床治療任務,是一個基于對治療師和病人之間的治療性互動,進行聯合評估的學習過程,也是一種同行分享其臨床知識,澄清其治療思想與技巧的學習經歷。
一次團體督導中,黃老師忍不住打起了瞌睡,并告訴了督導老師,講時她有些不安,覺得自己在挑戰老師似的,老師卻回答說:也許是我們今天的講話方式,讓你有這樣的感覺。
老師的這個反饋,讓她一下子如釋重負,并深深地覺得被接納了,她本來以為老師會習慣性地給一個詮釋,或者來探討她為什么會打瞌睡。
如果這樣做的很好的話,她也會有被看見的感覺,但多少會讓她覺得,這股能量像是被彈回來了,她的攻擊是不好的,會傷害到老師。
然而老師接納了她的攻擊,對她表示,你的瞌睡也許是有道理的,是我們今天的講話方式有問題。
“去毒化”
去毒化,是心理咨詢要起到的一個重要功能,來訪者向你發起攻擊,扔出了一份黑色能量,就像毒藥似的。
咨詢師接受了這股能量,并用自己的心力把這股能量中的毒減輕、化解,甚至看到其中的積極部分,然后再把這股轉化后的能量,還給來訪者,這也是父母、老師等好的權威,該起到的重要功能。
權威可以分兩種:苛刻的權威,當發現你傳遞了黑色能量,就會打壓懲罰你,讓你知道,你不可以攻擊權威,不可以在關系里表達負能量;
寬容的權威,當發現你傳遞了黑色能量,會試著去理解、接納這份能量,并想辦法把它轉化。
武老師多次遇到來訪者,一進入咨詢室,會一口氣談十幾件,甚至幾十件,生活中的各種挫敗。這樣做是覺得挫敗中有很多黑色能量,對他們像致命的毒藥,他們不能處理,所以一股腦的倒給咨詢師,希望他能處理好。
從這方面看,咨詢師的確像在做垃圾桶,要承受來訪者的負面情緒宣泄。不過,不能是垃圾桶,而最好是練金爐,就是來訪者給你扔了一對他認為的垃圾,經過咨詢,這些他認為的垃圾,變成了黃金一般的寶貝。
當然對咨詢師來說,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取決于咨詢師自己的人性的境界。如果還不能很好地轉化自己生命體驗中的“毒”,就很難轉換來訪者的黑色能量,最多只是“容忍”來訪者的毒,而不是“容納”。
因此,做心理咨詢也是一個危險活,很多咨詢師發現,做幾年后,他們會發胖,特別是肚子會變大,好像真的肚子里有很多垃圾。
這像一個歷程,因為咨詢師的人性成長,要比理論和技術難很多,當境界不夠時,自然是不得不容忍,先把來訪的毒接過來,然后再去學習,找自己的督導師和治療師,同時接受同行的支持去化解這些。
這樣一來,也許不能在當下的咨詢中,立即把一份“去毒化”后的好東西還給來訪者,但可以經過多次,甚至很長時間來做到這一點。
做父母、夫妻、好友也是一樣。咨詢和生活中,很多父母最初不能接受孩子攻擊自己,但逐漸地學習到,原來接納孩子的攻擊性,讓孩子的攻擊性,在和自己的關系中流動是一件如此美妙的事。
比如她女兒在嬰兒時,咬痛了她的乳頭,她就會打女兒,后來女兒長成一個特別乖的孩子,但也意味著嚴重壓抑了攻擊性。
后來女兒剛讀小學時,她為自己過去的做法向女兒道歉,雖然女兒根本不可能記得這些,結果女兒先是很傷心,接著開始發生轉變,攻擊性越來越大,生命力也在她身上閃耀起來。
誠實的反饋
上文說到的可能,境界跟要求比較高,如果不能做到或不愿意,那怎么辦?
誠實地向孩子反饋就好,你可以告訴孩子,我的能力有限,我承受不了你的攻擊,但這不是你的錯,是我能力有限。
咨詢師也是,如果發現自己根本接不住來訪者的攻擊,可以向來訪者坦然承認這一點,然后介紹給他更合適的咨詢師。
比如影視和小說中,有時會有些完美化,刻畫一個高大全的人,去接納一個邪惡之人的肆意攻擊,最終轉化了他,這也是一種全能自戀的表達。比如射雕英雄傳。
武老師認為,在正常關系中,接納攻擊性,轉化破壞性,非常值得的。你會看到能做到這些時,我和你,以及關系都會變得更有生命力,并且也只有在這時,真正的親密才會發生。
總結
1.自體都在尋找客體,我永遠在尋找你。攻擊性就是,我和你之間的相互尋找。沒有攻擊性,就什么都沒有。有了攻擊性,也容易出問題,特別是當攻擊性變成破壞性之后。
如何轉化破壞性呢?看見它就可以。
2.羅杰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你攻擊我,而我帶著愛容納了你的攻擊,還深深地理解了你的不安,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見,被我允許,經由我愛的目光的看見,轉化成了白色生命力。
做咨詢、父母、夫妻、好友,都要起到這種“去毒化”的功能。
3.當我們不能甚至都不愿意做到這些事,誠實反饋就好,可以告訴對方:我的能力有限,我承受不了你的攻擊,但這不是你的錯,是我能力有限。
4.正常關系中,接納攻擊性轉換破壞性是非常值得的。你會看到能做到這些時,我和你,以及生命,都會變得更有生命力,并且也只有在這時,真正的親密才會發生。
思考
與黃老師相反的是我的案例,遇到了苛刻的權威,當傳遞了黑色能量,就會打壓懲罰我,讓我知道不可以攻擊權威,不可以在關系中表達負能量。
壓抑孩子的黑色能量,可能得到一個乖巧的小孩,但生命力會被閹割。這太遺憾了,也許可以嘗試一下,換個角色,從苛刻權威變成寬容權威。
自體永遠都在尋找客體,我永遠都在尋找你。為什么明明那么恐懼,還是想要進入親密關系,就是因為永遠都在尋找,一個懂我、愛我、陪伴我的靈魂伴侶。
世界的本體不是神圣的“你”,也不是孤獨的“我”,而是我和你之間,回歸本體,回歸關系。愿你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愿你有一個被愛照亮的生命。
謝謝你的欣賞,觀點來自《吳志紅的心理學課》。對于本文內容,你有其他觀點嗎?歡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