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高云淡。道路兩旁的梧桐樹已經開始落葉,楊樹也變了顏色,百花已經開始凋零,然而,山坡上、小溪邊、雜草亂石間、山崗上、懸崖邊,一簇簇開滿了金黃色的小花,在秋風中盡情搖曳,綻放著它的美麗,那便是野菊花。
在我工作生活的這片土地上,野菊花是及其常見的。蘇村鄉地處山區,政府所在地距離靈寶市區17公里,在這里,我已經工作了四年。
這一天,我跟著領導去村小檢查教學常規工作。沿著蜿蜒的山路,一路前行,一路的野菊花開的正艷,秋日的山村因著野菊花的點綴,呈現出別樣的美麗。福地小學,田川小學,高稍小學,衛家么小學,都坐落在大山里,為大山增添了勃勃生機。
最近幾年,山區的小學都已大變樣。新蓋的教學樓,硬化的操場,教室里有新配備的桌凳,多媒體教學設備,把大山里的孩子們與外面的世界聯系起來。
四所小學里,福地小學相對而言規模大一點學校。福地,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個好地方。現有5個教學班,8位老師,100余名學生。田川小學和高稍小學,都只有5位老師,二十多個孩子,衛家么小學有7位教師,五十多個孩子。
孩子們的家都是學校附近幾個村莊的,有一多半吃住都在學校,一周回一次家。宿舍的條件雖然簡陋,但打掃的很干凈,布置的很溫馨。
這幾個學校的教師,大多是在山區奉獻了一輩子的老教師,也有近兩年剛分配的特崗教師。他們毫無怨言,以校為家,扎根山區,將自己的大好年華奉獻給了山區的教育事業。因為教師少,他們基本上都是跨年級跨學科教學,一人身兼數職。
田川小學的58歲的張同生老師,今年一二年級一共8個孩子,采用復式教學,一個人教兩個年級的語數學科,雖然學生人數少,但教學任務一點也不少,而且還負責學校的后勤工作。
今年衛家么小學剛分配的特崗教師史晶渴,是個二十來歲的小伙子,帶了四五年級的數學,還有體育,科學,好幾個學科,教案也是備了厚厚的幾大本。
孩子們的作業字跡工整,干凈整潔,孩子寫的認真,老師批的仔細。
山里的冬天來的特別早,煤爐是主要的取暖工具。
回程的路上,沿途,仍是一路的野菊花,記得奶奶曾告訴我,野菊花有消?毒止血的功?能。解放前窮人?治傷買不起?藥,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傷口,還真管用。奶奶還說,野菊花還能?清熱敗火,治感冒。
野菊花土生?土長,無所需求,卻默默無私?地向人們奉?獻。
看著路邊的野菊花,我不禁想到,大山里堅守的我的同仁們,以及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不正如這野菊花一樣嗎?
他們很平凡,然而卻從不因自己的微不足道而自卑。無論怎樣的境遇,他們總會欣然綻放,那么執著,那么樂觀,如無數個小太陽,燦爛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