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我們再說說野蠻生長。之前的游戲規則和利益分配機制,保證的是生態圈的穩定和有序運轉,但想把版圖做大,歸根結底還是要看老大猛不猛小弟多不多。
還是說秦朝故事。要說秦也是個奇葩,弼馬溫出身,被分到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建國,從立國那一天起就不斷跟游牧民族對抗,硬是摔打出一幫明君賢臣精兵悍將。秦國跟后世的俄羅斯有點像,有土地饑渴癥,哪怕面對六國聯軍也是嗷嗷往前沖。函谷關前六國會戰(齊國缺席),“六國兵皆引而歸”,望風而逃。次年,秦國大擺韓、趙、魏三國聯軍,斬殺8萬人。之后秦將白起又消滅魏、韓聯軍24萬。這個是自己猛打硬拼,逼著六國生出死道友不死貧道之心,從而實現連橫破合縱的。
而美國組建北約,則是以共同目標為號召、以恐懼心理為痛點(反共鐵幕),通過馬歇爾計劃撒銀子換來一大撥小弟跟班。不過美國撒銀子撒得有技巧,通過建立和廢除布雷頓森林體系,以美元與炸彈兩手,始終控制著國際貨幣體系的控制權,確保自己始終蹲在金字塔頂的位子上。
說到這兒,生態圈的基本概念、游戲規則與關鍵因素,已經展現出來了。再往下究,就要更深入地結合產業特質和組建者的優劣特質,來夯實落地性了。
最后,我想簡單聊一下,如何打破既有生態圈,爭取自己的生存空間和成長空間。后發者,要想構建起自己的生態圈,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尋找還沒被人圈走的市場空白和產業空白。不過,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小。那么,可選的只能是爭天下了。這里的爭,可以有三種爭法:
1、強攻。如UBER進入中國市場,就是拉開架勢,逐城攻堅。這種方法,適用于具有優勢明顯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受到既有勢力的抵抗也是最強烈的。
2、策反。打進去拉出來,把既有生態圈的某些核心要素策反。如今很流行的“顛覆”,正是通過這種方式,抓住比如原本產業鏈的弱勢群體,自身強勢的就去中間環節,自身弱勢的就去中心化,強制進行產業要素組合的重構。
3、就是把既有生態圈中的核心角色通過模式創新,轉化為工具。比如微信之于支付寶。在第三方支付的現金流方面,騰訊顯然無法輕易擊破支付寶,那就干脆用微信讓信息流改道,從而在支付行為的上游重構生態鏈,使得支付寶淪落為單純的支付手段之一,這個可以說是真正的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