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晚年思想發生了變化,寫下一首經典的禪詩《觀潮》,每一句都有大智慧。
蘇軾的人生大起大落,從少年到青年,那一段時間,一直是很順,可是中年后,卻又是事事不如意,還一度入獄。后來大家都知道,蘇軾被貶到了黃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黃岡,在那里生活了幾年之后,以為會被召回;但是不曾想,再一次被貶到了更加偏遠的嶺南,接著又被貶到儋州。
生活的不幸,讓蘇軾更加的成熟,特別是在思想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嶺南的惠州被貶到海南儋州時。蘇軾在前往儋州的路上,已經準備不再回去,可見那一時期,早已看淡了,一切都處之泰然。幸好在公元1100年,年輕的宋徽宗繼位后,開始大赦天下,蘇軾才得以回來,可是此時已是滿頭白發老得不成樣子。
蘇軾從儋州回來,走的都是水路,一路北上,在到達今天的江蘇常州時,生了一場大病,在那里耽擱了一段時間,想著等休養好了,再回到四川老家。然而這一耽擱,這位偉大的詩人,卻永遠地留在了常州,再也沒有機會回到故鄉。
人生就是如此,往往事與愿違,蘇軾很想成就一番事業,去實現人生理想,可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卻又是事事不如意。在生命進入倒計時后,蘇軾依舊堅持創作,寫下了很多經典的作品,特別是這首《觀潮》,看上去有一些普通,可是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還有詩人的經歷,我們就會發現,詩作中充滿了哲理。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蘇軾把自己所受的苦,全部都融入進了詩歌中,對于詩人來說,過往的歲月,那只是一種經歷,到了晚年,其實很多的事情都放下了。畢竟有的時候思想上的負擔,最讓人難以承受,蘇軾在這首詩中,以一種極為灑脫的態度,突出了個人對于人生的感悟,為此全詩看似很普通,其實每一句都有深意。
廬山的煙雨,還有浙江的潮,那都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景色,可能在年輕的時候會覺得那些景色很一般。然而當你去過了很多的地方,看過了很多的風景之外,此時就會發現,那些景色著實是很普通,只有廬山的煙雨,還有浙江的潮水最美,也是最為壯觀,一個人的一生,一定要去看看。
第一二句便是告訴了世人,廬山的煙雨,還有浙江的潮,那都是天下奇觀,比任何地方的風景都要更美。如果你不去欣賞的話,一定會感到很遺憾,所以年輕的時候要多出去走走,去欣賞那些優美的景色,只有這樣才不會留有遺憾。這兩句看似在寫風景,其實是告訴了世人,年輕的時候要去做有意義的事情,不要白白的浪費了時間,只有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人生。
最后兩句依舊突出了深刻的哲理,還是以廬山的煙雨,還有浙江的潮為例,終于在年輕的時候見過了廬山的煙雨,還有浙江的潮。卻在這個時候又發現,過去還是太年輕了,那些美麗的景色,也不過如此,看過了也就看了,沒有什么獨特之處。只覺得廬山的煙雨,只不過是煙雨,浙江的潮,只不過是潮水罷了。
蘇軾在這首詩中,所要表達的是一種思想上的變化,年輕的時候可能會沖動,但是當你經歷了很多的事情之后,慢慢地一切都會淡然,不再像以前一樣那么執著。由于經歷了妄念躁動,轉而豁然超越的思想,這就是蘇軾身上的變化。
我們從這首小詩中,也是可以學會很多的東西,有的時候眼前看到的,或者是聽來的,那不見的是真實的,只有真正經歷了,才會知道什么是真實。廬山的煙雨,還有浙江的潮,那是極為壯觀,可是當你看多了這后,會覺得那些都稀松平常,沒有什么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