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誠可貴,關愛價更高。意見提得好能促進彼此關系,表達不到位反而得不償失。
因此,在日常幫助身邊人答疑排解時,我不斷地嘗試,做到了以下幾點覺得是真正做到了讓對方舒服的,也許對你有用:
1.先反省問自己
是的沒錯,給別人提意見需要你要先自我反省:“提意見是為了彰顯自己懂,還是真正幫助對方?”
看到《少有人走路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美國杰出心理醫生 M·斯科特·派克)一書中的這段話時,不禁感慨,原來自己早些年就開始意識到的這個問題,是一種成長。
如果你具有愛心,而且想幫助對方,首先必須進行自我反省,確認自己的觀點是否有價值。“我看清了問題的本質嗎?”“我的動機是為對方著想嗎?”“我發現了問題的癥結,還是出于模模糊糊的假想?”“我是否真正了解我所愛的人?”“他的選擇可能是正確的,我是否因經驗有限才覺得他的選擇不夠明智呢?”“我想給所愛的人提供指導,是否是出于一己之私?”真正以愛為出發點的人,應該經常反思上述問題。
2.肯定對方做的好的
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閃光點,即使做得再爛的東西,也不要一上來就批評。學會換位思考,更何況,你未必是專家,別人只是想聽聽你的不同意見,并不代表希望你來否定ta所做的一切。所以,請看到別人用心的地方。
3.可以讓他變得更好的建議
別人讓你提意見或者你主動要給人提意見,我相信都是為了能讓某一件事變得更好,所以,核心是圍繞“怎么把它變好”來展開討論,你可以把你認為需要提升的點羅列出來,告訴對方,也許可以嘗試這樣做,可能會有不同的效果。這個世界沒有什么是唯一的答案。你的見解固然優秀,但未必是唯一,所以,提意見,并不是做卷子,你無需認為自己的意見就是滿分,你只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來分享,可能這樣做會有好的效果。但別人所處的環境、性格、事件的背景都與你不同,即使用了一模一樣的辦法,效果也不一定一樣。所以,只是建議,參考,不是給人唯一答案,更無需強加。
4.請不要說“如果我是你,我……”
非常重要的一點。
如果你看到這了,請你從現在開始反思,是不是經常說?是,請戒掉!
想必很多人都會很隨意地說出這一句。年少時的我也一樣,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意識到,用這樣的句子,無形中就會拉開彼此的距離。梅長蘇在《瑯琊榜》里說過這樣一句話:“你不是我,不要替我做判斷。”同理,我們不會是“你”,也不可能真正變成“你”,又怎么能知道“你”的心路歷程?更從何說起我們來替你做什么?我終于一步一步嘗試著改過來并且早已變成習慣。
你可以回憶下:狀態不好的時候,原本想著和身邊人說一說,但一聽到這樣的話,你原來想要被傾聽的渴望是不是也許戛然而止,甚至變得憤怒?再換一個角度,如果你是說這句話的人,你覺得還有誰是真心地愿意聽你說了呢?
當你接收到這樣的話是時候,請平靜地告訴對方:謝謝你,我知道你是為我好,但你不是我,你可以不要說那樣的話嗎?聽起來我有些難過。
能夠坦誠說出意見,固然是好,但作為說者,我們需要顧及聽者的內心。
被人問到意見,是別人對你的信任,所以珍惜這樣的問題,好好問清楚自己。
而第一步的自我反省,則是對自己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