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一條“珍珠項鏈”。
人生中的每一次選擇,就是一顆“珍珠”,將所有的“珍珠”串在一起,就組成了你的人生。
人們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說,從一個人很小的時候就可以預見其成年或老年之后的樣子。很神奇,是不是?可是,后邊呢?“怎么看大?如何看老”?沒有人告訴你。
想不想知道“怎么看大?如何看老?”很簡單,歸納推理。
我自己的人生體會是:大道至簡,就在身邊。很多問題,答案就在身邊。在組織一場校園足球比賽時,忽有所悟。
由于缺少專業教師,有一段時間,我在學校里“客串”了足球教練的角色,負責組織足球班級聯賽,并擔任裁判。在一場比賽中,當我看到其中某個孩子時(我叫不上他的名字,姑且稱之為小庸吧),腦子里忽然冒出一個判斷:這個孩子學習成績不會很優秀,絕對不可能“拔尖”,而且,可以預測,他將來不會取得很高的成就,不論是學習、工作,還是家庭、事業,都不會很出色。
這個判斷突然出現,把我自己都嚇了一跳,自己啥時候會算命了?怎么會突然有這種想法呢?
按說,小庸能夠代表自己的班級參加比賽,至少在體育方面屬于比較優秀的。從長相來看,長得濃眉大眼,模樣也不丑。怎么就能斷定他的人生必然庸庸碌碌呢?經過理性反思,這個判斷應該與他在球場上的表現有關。
學校的足球工作起步比較晚,多數孩子都是門外漢,很多同學在上場比賽之前,對足球近乎一無所知。大家的起點都一樣,都不會踢球,一起比賽問題也不大,也能踢個旗鼓相當。同樣是“零起點”,上場之后的表現各有不同:有的人敢想敢干,有的人勇于擔當,有的人努力拼搶,有的人快速成長,有的人無所事事,有的人退縮不前,有的人埋怨指責,有的人袖手旁觀……
“沒擔當”——這是我對小庸最深刻的印象。他最愛對隊友說“你來吧”。在比賽中,事事都讓別人出頭,發中場球、發界外球、罰任意球……,把機會都讓給別人,自己總是跟在別人后面跑,一旦別人出現失誤——那是必然的,就表現出一幅鄙夷、萬幸、甚至幸災樂禍的樣子。作為一個初學者,如果是第一場比賽,這樣做情有可原,如果每次比賽都這樣做,那就有問題了。
通過幾次觀察、驗證,我得出一個推斷:在遇到困難時,小庸的第一反應是退縮。
這樣做,看似躲過了眼前的困難,獲得了暫時的安全,但是,也暴露出自己缺乏直面困難的勇氣,缺乏挺身而出的擔當。勇氣和擔當是獲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品質,尤其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必須要有一股子“狹路相逢勇者勝”和“舍我其誰”的心勁兒。
根據對小庸的推斷,可以推測:在學習上,只要稍微遇到點困難,他就會放棄,所以,他的學習成績肯定不會“拔尖”;將來參加工作之后,對于有難度的任務,他肯定會推三阻四,不敢啃硬骨頭,領導或同事都不會喜歡這樣的人;在組成家庭后,他肯定不愿意承擔太大的責任,能推就推,這樣的家庭肯定容易鬧矛盾。像這樣的人,在事業上能夠取得很高的成就?懸!
捋一下,“算命”的方法是這樣的:
通過某人一、兩次選擇,可以猜想其秉性,再通過多次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想,得出一個相對準確的推斷,根據這個推斷,就可以預知此人下一次的選擇。
看出來了吧?這其實就是邏輯推理中的歸納法,確切的說,應該算是不完全歸納法。如同變魔術一樣,看起來似乎很神奇,一旦弄清原理,揭開謎底,其實也沒什么。
與小庸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另外一個同學(姑且稱之為小勇)。
小勇是小庸的同班同學,稍微有點胖,因此,最初幾場比賽,他并沒有上場。由于別人表現實在太差,比賽成績慘不忍睹,才讓他上場試一試。這時,別人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小勇依然是“零起點”。在這種情況下,小勇自然是失誤頻頻。但是,相比于小庸,我更看好小勇未來的成就。為什么呢?有擔當,肯動腦筋。在別人互相推諉的時候,小勇敢站出來承擔責任;當自己犯規后卻不明白原因時,能夠主動向裁判尋求答案;當比分落后的時候,能夠積極思考,不斷調整策略。
可以預測:在同等條件下,小勇將來取得的成就,肯定要遠遠超過小庸。
小勇和小庸未來的命運如何?是不是和我預測的一樣呢?有待進一步驗證,大體上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偏差,不過,世界上“唯一沒有例外的事情就是永遠有例外”,中間很可能出現各種變故,這也很正常。話說回來,即便是能夠稍稍躍出“水面”,隱隱約約地瞄一眼命運之河的流向,也好過懵懵懂懂、隨波逐流,是不是?
用歸納法窺探命運之河,你get到了嗎?
如果你能預知一點別人的命運走向,你會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