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金剛經》
不執著于塵世俗相,而或可生起澄徹之心。
這心向佛,便是佛心,向儒便是儒心,向道則為道心。
如果超離純粹宗教,即面向世間救濟普渡的超宗教,那么這心便是透亮且堅韌的赤子雄心。
眾生皆苦,各苦其苦。有求皆苦,成長即是突破種種陣痛。
人生而注定經歷種種磨難,生老病死是總綱,夾雜其間不同階段,又有不同階段的種種煩惱。如同承受一場至死方休的漫長苦役。
洞悉人生苦的底味,那么就有必要尋找到品嘗這無可逃遁的苦的意義所在。
否則,渾渾噩噩是受苦,清清楚楚是吃苦,與其承受,何不享受?
“如果額頭終將刻上皺紋,你只能做到,不讓皺紋刻在你心上。”
種種人生追求,境界有云泥之別,但歸根結底,無外乎正邪之分,利他利己之分。
確立好基準的人生之追求,便是在事上之磨練了。
人生一苦在看不透,二苦在做不到,三苦在受不住。
如若志向篤定,便如扣好了第一粒扣子,循序漸進,苦也就不是那么苦了,因為理想信念會讓你明白吃苦的意義,會幫你緩解苦痛、苦難的折磨,會使你錨定苦海中的方向,更能讓你尋找到出路,超越一切艱難險阻。
苦難也是最好的老師,你若精誠之至,它必不辜負。
苦難將教會你如何吃苦,反躬自省第一,意欲謀求第二,增益不能第三,福慧雙修第四。
你是自己所遭遇一切的第一責任人,毫無理由怨天尤人,更不可自暴自棄,一意孤行。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厘清前因后果,勇敢直面自己的深刻問題,毫不猶豫,痛改前非。
你所遭遇的種種,無論命定抑或看似自己的選擇,總有或明或暗的主線顯現其中,更需要你去梳理出自己人生的脈絡,使命,理想,價值及意義。
凡是可以學習的東西,都可以努力學到。沒有付出最大努力,就沒有資格用天賦做借口。任何一種可習得的能力,均是有意識,有方法,有耐心地鍛煉出來的。
有理想,有能力,要么增加人類福祉,要么增進人類智慧,此謂福慧雙修。
“奮斗不僅僅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奮斗同樣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實現更好自己的人生選擇。”
萬有陰陽,吃得苦只是奮斗的陰面,奮斗的陽面是雄得起。
要奮斗就得吃苦,吃得苦是能奮斗的底色。
雄得起是不甘于平庸,不屈服于命運,是“此時此刻,非我莫屬”,是雖千萬人吾往矣。
奮斗者,不靠天,不靠地,靠自己。
奮斗的人生,雖坎坷流離,但也波瀾壯闊;雖孤寂凄清,但也高遠遼闊;雖艱難險阻,但也天高地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奮斗,雄心赤子應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