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亨特的《全球時代的史學寫作》一書,正如其在開篇中的自我定位,篇幅不長卻立意恢宏。作者有著很大的學術野心,期望通過對二十世紀以來史學的主流書寫范式進行反思,最終回答一個問題:新時代的史學將走向何方?
20世紀以來的幾種主要史學書寫范式
作者首先對20世紀以來的幾種主流的史學范式進行了考察。作者認為,近代史學的勃興與民族國家的崛起有著密切的關系。最早的歷史只是作為培養精英的政治教學材料,直到20世紀初才在各個民族國家逐漸普及。因為民族國家需要有本民族的歷史神話來強化成員的認同,構建民族國家這一“想象的共同體”,民族國家史也就成為史學研究的重點。
但是隨著兩次世界大戰后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本身開始受到質疑,學者們開始反思:以民族為單位、為描述本民族的神話而進行的歷史研究是否正當?這種研究成果是否符合真實的歷史?因此,他們開始逐漸引入社會學理論和研究成果,幫助自己構建研究模型。由此,史學開始形成馬克思主義、現代化、年鑒學派和身份認同政治四大范式。
這四大范式在二戰結束后的一段時間內幫助史學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它們建立在共同的理論假設的基礎上:經濟與社會關系是文化與政治表達的基礎。用我們比較熟悉的語言來說,就是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基本論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雖然這一論點在現代化、年鑒學派或身份認同政治等范式中的表述有所不同,各個學派在許多問題上也大相徑庭,但這一價值判斷卻是它們共同的研究的前提或隱含條件。
而正是出于對這一論點或是四大范式各自問題的批評,掀起了文化史(這些研究也可能被稱為可能被稱為文化研究、后殖民主義、后現代主義、后結構主義或語言學轉向等,在本書中被統稱為“諸文化理論”)研究的高潮。
諸文化理論認為:文化有其自身的邏輯;語言與文化表達并塑造了包括經濟在內的人類社會,而不能簡單地將前者理解為從后者中衍生出來的。其中一些側重于研究文化與語言的史學家甚至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結論,也即不是社會或經濟因素決定了意識、文化或語言的內容,而是社會與經濟范疇(例如同性戀者或金錢)唯有借助語言與文化再現才能夠形成。
在諸文化理論的研究結論中,社會、經濟和文化、政治之間的關系不再具有明確的因果聯系;語言與文化再現與其說是先于或高于社會范疇,不如說它們之間是難分彼此的。
借助這種與過去的四大范式截然相反的理論基礎,諸文化理論幫助歷史學家們取得了許多成果,例如福柯對于現代性的反思、賽義德對于殖民主義和現代化的批判等。但是也有許多事學家認為這類研究存在著許多問題,如使用的數據不可靠、認識和分析太過主觀、太過關注于邊緣史料而忽略了主流史料等。也有學者認為這些理論賦予了文化過多的闡釋功能,甚至形成了一種“文化決定論”。
某種程度上,諸文化理論指導下的史學研究并沒能完全擺脫傳統范式的影響。例如在對于后現代主義與后殖民主義的研究中,賽義德等學者反思了西方人在殖民的過程中如何構建了“東方”這個概念,并進而對西方的殖民主義進行了批判。但他們的問題恰恰在于用西方的理論,從西方的角度反思西方,結果他們的研究成果還是圍繞著西方,東方、拉美這些地區依舊只是作為研究的課題或是一個語言符號而存在,并沒有真正成為研究的主體對象。他們想要打破只能從西方發現東方的理論困境,在最終卻還是回到了西方的藩籬中。
林恩·亨特雖然并不完全認可這些批評,但是她也承認諸文化理論在利用文化無所不包的模糊性消解了傳統的研究范式的同時,并沒有給出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
那么,是否有一種可行的方案可以取代目前所有的這些寫作范式,或者至少看起來有這種希望呢?作者認為答案很明確,那就是全球史。
當前的全球化研究
隨著冷戰的終結,真正的全球一體化進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興起,“全球史”也隨之受到史學界的關注。
事實上針對“全球”或“世界”的研究早已存在,只是在過去民族國家敘事占主導地位的時代不受史學家們的重視,或者更多的只是作為一種民族國家史的集合而存在。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地球已經從一個巨大的空間范圍縮小成一個“地球村”。尤其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包括互聯網、通訊技術)的推動下,人們越來越能感受到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相互影響,因此也就非常自然的越來越重視全球史,或者至少開始關注跨國、跨區域的歷史研究。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任何國家或民族的歷史都是與其他民族和地區有著聯系的。過去民族國家史所描述的那種完全純粹的民族國家敘事,更多的只是一種神話。
在目前的全球史理論中,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圍內各地區在經濟、政治、技術、思想文化等領域的相互影響。作為一種范式的全球史強調全球化這一進程的必然性、作為全球化驅動力的經濟的至高無上性以及研究上強調經濟因素的可取性。代表性的作品有布羅代爾的《物質文明、經濟與資本主義》,伊曼紐爾·沃勒斯坦的《現代世界體系》,以及貢德·弗蘭克的《白銀資本》。(國內學界對于全球化的理解也基本停留在這一層面。)
這種研究路徑被林恩·亨特稱為“自上而下”的,也就是把全球化視為一個全球系統形成的過程。由于學者們通常會把歐洲的新航路開辟視為真正意義上“全球化”的起點,并把歐洲的殖民和貿易活動看作是這一體系形成的重要推動力,因此這一體系經常會被認為是以歐洲為中心的。而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宏觀的體系,例如經濟體系自然會占據主導地位。目前已經有一些學者開始反思這種研究路徑,但是更多的是從反對歐洲中心論的角度出發,例如霍布森的《西方文明的東方起源》、基哈諾的美洲中心論等,但這些理論更多的都只是歐洲中心論的一種替代,只是把歐洲中心論中的“歐洲”替換成別的什么地方,在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論上并沒有什么太大的突破。
于是,現在的全球化研究實際上變成了現代化研究的別名。在這些研究中,全球化變成了通過西方價值觀念的傳播、汲取與植入,進而實現世界的同質化,也就是西方化的進程。
林恩·亨特認為,目前的這些全球化理論的問題在于:過于關注宏觀歷史趨勢,尤其是宏觀經濟趨勢。簡單來說,在諸文化理論受到質疑之后,史學家們在借“全球化”之身還此前的四大范式之魂。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趨勢,是因為學者們厭倦了諸文化理論的模糊性,回過頭去尋找那些比較可信的經濟數據,背后隱含的假設是:經濟形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這恰恰是此前文化理論批判的。
另一方面,由于史學家們可以找到的絕大多數經濟統計數據都是由民族國家來收集的,尤其是歐洲由于較早地進入現代社會,因此這些數據的收集顯得格外完整,而其他地區就顯得比較匱乏,學者們最終自然只能得出歐洲,或者說西方是現代化的核心地區,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結論。
林恩·亨特認為雖然諸文化理論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它們的出現本來就是針對現有史學理論將文化消解于其它概念的做法,進而強調文化本身的作用。今天的史學家們應該做的,是在打破了原有范式之間的藩籬之后,繼續使用文化理論所帶來的工具,從更恢弘、更加元敘事的角度研究歷史與人類社會的意義,而不在諸文化理論受到質疑后開起回到四大范式的倒車。
因此,作者認為應該對現有的全球化研究進行反思,并指出將來的全球史應該選擇一種“無中心”的觀察視角,或者說,“自下而上”的觀察視角。
理想中的全球化范式
所謂“自下而上”,是指史學家們通過探究新的史料去構建新的歷史敘述,而不是去驗證各種無所不包的理論模式或者想象的體系。
目前,已經有一些學者在從事這方面的探索,例如一些西方學者對巧克力、煙草、咖啡、茶葉、棉花、砂糖等商品是如何在不同地區之間流通和傳播的研究,一些學者對西班牙系猶太人、波斯系亞美尼亞人等商人集團如何構建貿易網絡的考察,以及從文化角度(例如宗教、民族、文學)研究全球化都正在興起。
在這些研究中,經濟本身不再被認為是全球化所固有的基本內容,甚至是在很多以貿易為目標的事例中亦如此。例如對咖啡、茶葉的考察,就表明這些東西最初往往是被當作一種藥品被西方人接受,但是在此后卻逐漸被開發出娛樂甚至社交的功能,于是越發受到人們的歡迎。而這種歡迎轉變成需求,反作用于這些商品的產地,最終構建起一個全球的貿易網絡,并深刻地影響到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
很明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不是經濟,而是其他因素促成了全球經濟貿易的達成,例如消費偏好的變化、個人交流、家庭紐帶、文化水平、宗教觀念等。經濟的統治地位并不必然轉化為其他形式的優越地位。例如法國雖然在經濟領域始終不如英國來得重要,但是卻成為了整個歐洲甚至世界的思想和文化中心。而且,民族國家往往不一定就是與之密切相關的比較單位。小到家庭,社區,大到城市乃至大洲都有可能是研究所聚焦的單位。
這些研究同樣表明:近代早期以降,全球化就是在眾多源頭的共同滋潤之下成長起來的。西方并非憑借一己之力實現了世界的全球化;全世界敢于冒險、勇于進取的人們共同促成了他們各自不同場域之間的更大程度上的互相聯系與休戚與共。
而既然全球化并非西方單獨創造之結果,那么就必須修正全球化范式以便考慮到那些多重的起源與發展過程。根據這些研究成果,全球化與現代化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全球化意味著休戚與共(一種雙向的關系),而不僅僅是對西方價值觀念的汲取(一種單向的過程)。現代科學與現代歷史學科或許濫觴于西方,但科學與歷史本質上并非西方所獨有。西方地緣政治上的主導地位使得西方的科學與某種程度上的歷史具有了主導地位,但隨著權力關系的變遷,科學與歷史也會隨著改變。
而從史學研究的角度來看,非西方的歷史與學者對理解這一共同構筑的全球化進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西方的學者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發出聲音,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全球歷史與文化也絕不僅僅是由西方學者所書寫的。那么,我們是否準備好參與到這種歷史的書寫之中了呢?這種范式會是一種更好的、更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范式嗎?我們又是否準備好接受這種與我們過去所接受和理解的歷史截然不同的敘事?我們是否還有別的選擇?
文筆雖拙,如需轉載,請點擊https://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key=125C7123D039C27827BDAB7369BF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