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脈合四時陰陽
? ?? 人體脈象與自然界四時的陰陽變化是相應的,《素問.脈要精微論》指出:“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以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如果“春夏而脈沉澀,秋冬而脈浮大,名曰逆四時”。凡是“脈從四時,謂之可治”;“脈逆四時,為不可治”。《素問.玉機真藏論》說:“春脈者肝也……其氣來軟弱輕虛以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夏脈者心也……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秋脈者肺也……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冬脈者腎也……其氣來沉以搏,故曰營,反此者病。”總之,在一年四季之中,脈象宜順從四時陰陽變化,“脈得四時之順,曰病無他”,預后良好;如果“脈反四時……曰難已”,則預后不良。
7.脈合病證陰陽
? ? ? 脈象有陰陽之分,病證有陰陽之別。《內經》認為,脈象的陰陽與病證的陰陽相合與否,是判斷疾病的順逆,推測疾病預后好壞的一條重要依據。王冰說:“脈象相應謂之從,脈病相反謂之逆。”即謂陽證見陽脈,或陰證見陰脈,脈與證的陰陽相符者為從,反之者則為逆。”《素問.方盛衰論》指出:“形氣有余,脈氣不足,死;脈氣有余,形氣不足,生。”《素問.平人氣象論》所舉“風熱而脈靜,泄而脫血脈實,病在中脈虛,病在外脈澀堅者,皆難治”;以及《靈樞.玉版》篇所舉“腹脹、身熱、脈小,是一逆也;腹鳴而滿,四肢清,泄,其脈小,是二逆也;衄而不止,脈大,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脫形,其脈小勁,是四逆也;咳,脫形身熱,脈小以疾,是謂五逆也”。此皆說明脈象與病證之間的陰陽相逆,它體現了《內經》脈證陰陽辨逆從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