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天打開愛奇藝,首頁的推薦彈出《奇葩說》收官季的新聞,看到李宇春的照片便毫不猶豫的點進去了,之前已經在微博上多次看到宣傳,作為忠實的玉米,這當然必須要看的。
對于《奇葩說》,我是沒有多少了解的,但也并非全然不知,作為一檔網絡綜藝節目,它邀請各種奇葩以及嘉賓針對時下最新興、最熱議、最糾結的話題進行探討,以辯論賽的形式呈現出自己視角下的獨特觀點,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本期收官季的節目辯題是《我們終將都會變成自己討厭的人,到底是不是一件壞事?》各位大咖導師和歷屆奇葩王都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或使人群情激昂,或使人潸然淚下,口若懸河,妙口生花,說的令人動容卻也令人深思。
我們終將變成自己討厭的人,到底是不是一件壞事?
我不知道。我思考的,是我們為什么會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想起高中的時候看的一部電影《致青春》,影片的最后,鄭微與陳孝正聊天說到:“人生真是諷刺,一個人竟然真的會變成自己曾經最反感的人。”此時阿正正抽著煙,而這件事曾是他大學時期最反感室友做的。這是明顯表現出來的情節,那那些看的見卻沒有表達出來的事情呢?為了親情,為了愛人,為了前程,多少人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卻無能為力。
為什么我們會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因為我們生活在群體的社會中,而不是一個封閉的單獨的自我空間。在這個大環境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我們會害怕別人的看法,別人的目光,會變成畏首畏尾的討厭的人。
我們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是我們活錯了嗎?也許不是。或許,是我們討厭錯了。
小時候,我們討厭上學,討厭寫作業,討厭吃蔬菜,討厭父母的嘮叨。這些小時候的討厭,有意義卻沒有道理,一點道理都沒有,因為它不一定符合長大后的標準。小時候的天真無知會讓我們沒有道理的討厭許多事情,而當我們知識豐富之后再回頭看這些所謂的討厭,都只是過去的荒誕。
因為我們長大了。
我們長大了,位置改變了,標準改變了,被別人,被環境逼迫著改變了。生活的重擔把我們壓彎,生活的刻刀將我們雕琢,生活的潮水向我們涌來,我們被逼迫著改變。一直唱著“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卻在不知不覺中變成“我們都一樣”。
以前的我,個性突出,滿身棱角,內心孤傲的不得了,對于討厭的事不屑一顧,對一個人好可以把心掏出來向她表明。可是慢慢的經歷一些事情,才發現,這樣的性格真的是要命。現實教會我什么是“三人成虎”,什么才是真的“農夫與蛇”,什么叫做“你為別人兩肋插刀,他(她)卻回過頭來插你兩刀”。我學會隱藏任何一個人都能看透的心思,學會收起沒有絲毫防備的真心,學會磨掉滿身的棱角,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沒有個性沒有顏色豎起防備盾牌的人。
為什么我們會變成自己討厭的人?可能是因為經歷了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吧。然后我們成長了吧。
成長,是一條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之間的鴻溝。掉進去,叫挫折;爬上來,叫成長。
我們不喜世故圓滑之人,阿諛奉承之輩,但是卻不得不因著現實的情況收起自己的心直口快,學著他人的說話與做事的技巧。因為我們都活在現實里啊。
為什么我們會變成自己討厭的人?因為有環境的逼迫,有他人的看法,還有現實的殘酷。因為我們成長了啊。
愿大家,知世故而不世故。
世事洞明,卻不以世故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