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和諸多影評網站高分推薦,高居韓劇評分榜前列的犯罪劇《信號》(Signal),在基友的強推下斷斷續續花了近一個月時間看完了。
犯罪劇向來是受觀眾歡迎的主流題材之一,而《信號》成功之處在于,在傳統破案解疑的基礎上,加入了另一個重要的元素——穿越。
如果你對穿越的看法依然停留在《步步驚心》,那么筒子你凹凸了。《信號》、《九回時間之旅》這類劇情的設置將會顛覆你對穿越的看法。
畫幾幅圖來解釋一下傳統犯罪劇與《信號》的區別更容易理解:
在最早的犯罪劇出現時,因為題材夠新穎,所以一集或者幾集簡單敘述一個破案過程就足以吸引觀眾(以下用ABC代表不同的案件):
隨著觀眾對此類犯罪劇的熟悉,簡單的案件解決已經不能滿足大部分觀眾的需求了,所以編劇升級成將案件前后關聯起來,這樣也有利于吸引觀眾繼續看下去(比如某個案件解決以后,為下一個案件的出現留一個引子):
再后來,這樣的模式也已經老舊了,為了加強對于劇情整體高度的推升,通常會在案件一開頭埋下一個淺淺的伏筆,然后隨著劇情的發展,這個要素逐漸浮出水面,串聯起整個劇集,讓聰明的觀眾感嘆:哦,我就知道之前不起眼的幾個鏡頭有內容,原來是這樣的啊!
在《信號》之前,幾乎所有的犯罪劇都是這樣的模式,只是在交待這個潛藏主線的手法上略有差異,或在案情推演方式上有不同的視角,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來國外(國內就不談了)很少再出非常火的犯罪劇的原因。
而《信號》在加入穿越元素以后,使得劇情變成了這樣:
因為穿越元素的加入,加上劇中強調的“過去其實是可以改變的”,使得在幾樁案件關聯的過程中,因為一部可以與過去通話的對講機而改變了之前已經破獲的案件的走向。由原來的模式ABC變為了AB'C',整個劇情的走向變得復雜,層次一下子豐富起來,觀眾在看劇的過程中不由會想,如果當初那樣那樣,現在劇情發展會不會就是這樣這樣,從而大大增強了劇情的吸引力。過去的不再是一塵不變,而是可以隨著當下對于案件重新審視后的結果改變,而改變后的過去,又會對當下產生無法估量的影響,走向與原來的當下完全不同的分叉,在這樣的分叉下,再改變過去,再影響當下……所以在看《信號》這部劇的過程中很少會陷入案件即將破獲的無聊感。而在穿越的過程中,主人公哥哥被誣陷的遭遇、正直刑警失蹤15年的原因等都歸隱到那條埋藏的主線上,再加上穿越劇慣常的女主在不同時代的情感糾葛,使得這部劇囊括了所有吸引眼球的元素。再加上劇中案件改編自韓國歷史上幾件真實的懸案,所以整個劇的水準自然不會低。
另外不得不說的是劇中的細節處理。開始看第一集的時候發現畫面比例怎么不對,還以為是騰訊引進的時候失誤所致,瞬間不帶感,耐著性子看下去發現原來與穿越這個元素有關。但凡涉及到過往的回憶或者跳轉到過去年代的敘述,畫面偏舊偏黃,并且比例會拉長;在描述現在的時間線時,恢復到一貫的16:9的畫面比,這種交待手法使得觀眾更為清晰明白,是一個重要的細節。
一部好劇特別是犯罪劇,要想有一個漂亮的結局非常不容易。要么皆大歡喜但被人淡忘,要么主人公死亡令人唏噓不滿,《信號》要跳脫這樣的設置,所以選擇了在最后的穿越改變當下以后,讓過去的男主復活,而不進一步交待劇情發展,給觀眾一個自行想象的空間。當然按照劇中弘揚的“只要堅持不放棄,就能找到案件的真相,得到正義”的理念,大部分觀眾會自行設想一個完滿的解決,但最終是不是,就仁者見仁了。或者這樣的發展也是為了給續集留下講述的空間吧。
萬維剛在《萬萬沒想到》一書中說,現在劇情設計已經趨于一種橋段化,甚至有個叫TV TROPES的網站進行了不同橋段的戲份拆接,其中光追逐戲就可以有57個不同橋段進行展現。縱然是這樣,犯罪劇+穿越這兩個老套的元素組合,卻依然能打造出《信號》這樣一部優秀的韓劇,除了橋段,棒子的較真和創新,我想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