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陸續官宣自5月11日起開始陸續分批開學。
但由于輸入病例的影響,部分地區的開學時間又要延后了。
具體開學時間將在重新評估病毒蔓延程度、防控程度、緩解程度后公布。
大部分地區中小學基本都要到五月底才能學,小學更是很有可能六月才能開學。
倘若真的要到六月才能開學,帶來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因為部分地區七月中旬開始又要放暑假了,對孩子來說,這完全是一場自律能力的考驗。
網課期間,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高下立判。
1、自律的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曾說:“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
自律則自信,自信則自由。
一個人的人生高度,和自律密切相關。
然而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自律是一個稀缺貨。
自從停課不停學后,網課成為孩子們學習知識的途徑。
可當孩子拿著手機、電腦學習時,還是發生了這一幕:
線上學習,家長不陪不學,能偷懶就偷懶;
生活作息,家長不催不動,越催越是磨蹭;
電視手機,家長不關就看,關了就常抱怨……
這樣一來,學習的質量可想而知。
雖然在家學習,讓你很不適應,缺少了在學校里的那種氛圍,多少都會讓自己的學習動力有所下降。
但網課也是上課,它和在學校里上課一樣,需要認真聽老師講,精神不集中,知識點沒掌握,作業不會做,就要落后別人一大截。
學習中可以選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耍小聰明自欺欺人,但是成績卻不會無中生有。
你是假裝認真還是真的偷懶,等到開學考試時就會一一見分曉。
而那些極度自律、認真學習的同學,很有可能通過這個假期彎道超車。
因為他們永遠分得清主次,拎得清什么是學習,什么是玩樂。
所以這個時候,自律就是彎道,能夠自律的同學就能超越過去。
2、所謂逆襲,從來都是踏實走出來的
這段特殊時間,很多人被網上熱傳的兩張照片深深觸動了。
這是第一張照片。
如果開學延遲至6月,不自律的孩子,復課后將成績洗牌改變命運
河南洛寧的一名初中女孩,因為家里沒有網絡,每天晚上她都會來村支部蹭網上2個小時課,而她的父親也會陪讀2個小時。
“白天我們上的名師課堂,晚上老師在線輔導,我爸爸手機流量不夠,所以到村里學習。”
村支書說,女孩學習十分認真,每天都會來這里學2小時。
這是第二張照片。
如果開學延遲至6月,不自律的孩子,復課后將成績洗牌改變命運
高三一男生在方艙醫院備戰高考,戴著深度眼鏡、正在課桌前埋頭學習,而他住進來之前已經完成寒假作
業,還把考試的六門參考資料都帶來了醫院。
每天的時間安排得很緊湊,一般上午兩門,下午兩門,晚上兩門,主要進行復習鞏固,然后做些習題。
“我要充分利用這有限的時間,進行最后的沖刺,不能掉隊。這次對我來說,斬殺病魔是面對高考前的一次‘大考’。”
這段特殊時期,松散的孩子,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自律的孩子,一天比一天優秀,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學過來,到開學的那一天成績就像坐上火箭一樣高飛。
逆襲從來都不是傳奇的一躍而上,而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出來的。
唯有日積月累的堅持,才能有厚積薄發的成功。
孩子,現在就行動吧!
你要學會逼自己學習,就算你不能完成今天的目標也沒有關系,做了一點,總比一點不做要強。
今天完成10%,明天完成20%,把學習當作闖關,你會發現堅持并不是那么難。
3、不要抱怨讀書累,努力才有更多的選擇權
孩子,每當有人勸你努力讀書,考個好大學,以后好找工作的時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
你心里是不是在想:有些人沒讀書也當老板,賺大錢;考個好大學有什么用,最后還不是給高中都沒畢業的老板打工……
如果開學延遲至6月,不自律的孩子,復課后將成績洗牌改變命運
是的,沒讀過書照樣當老板,讀過書的人也有人擠火車。
但是,這只是個別的例子,你沒有必要拿這些小概率事件去證明讀書沒用,努力沒用。
張雪峰在《超級演講家》里說到:“我跟你說,你知道清華北大校園招聘時有什么公司嗎?你知道齊齊哈爾大學校園招聘時又有什么公司嗎?這就充分說明,學歷和讀書真的很重要。”
一位嘉賓很不服氣地問他,“我公司里就沒有一個985、211!”
張雪峰隨即回懟他,所以你的公司不是世界五百強。
孩子,讀書無用論是世界上最大的騙局,一旦你踏入社會就會明白,學歷到底有多重要。
現在的你抱怨讀書累,不想吃學習的苦,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吃過生活的苦。
田北辰在《窮富翁大作戰》里化身為時薪只有25元的清潔工,每天工作九小時,每日生活費只有50元,住在不足十五尺的“豪華籠屋”里。
最后,他深有感觸地說了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正在狠狠懲罰不讀書的人。”
孩子,你總是說條條大路通馬路,但是你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有任性的權利。
不上學、不讀書,你還有多少東西可拼?財富還是智慧?經驗還是人脈?這些你都有嗎?
讀書,永遠是普通人逆襲最容易走的一條路。
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好好學習,努力拼搏,讓自己的人生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4、孩子的自律,根源在于父母
有位老教師說:指望孩子自覺,是最無力的教育。
換句話說,在孩子學習的路上,父母不要指望孩子能夠時時保持自覺。
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生就懂得自律的孩子。
孩子的自覺性培養,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教育正常的話,至少要到十五六歲,才能初步建立起來。
在此之前,孩子都不可能自覺地學習,必須要有成人的陪伴與管束,更重要的是父母的以身作則。
就拿才女武亦姝來說,擁有2000首詩詞儲備,高分考入清華的她,背后離不開父母的付出。
從幼兒園起,她的父母就為她制定了一套“家教方針”,從小就增加她知識儲備。
后來,她父母更是以身作則,家里隨處可見的都是書本。
閑來無事,全家人就聚在一起讀書,相互討論,共同提高。
當別的孩子在偷懶,在玩手機的時候,她孜孜不倦地積累著知識。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跡,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學霸的父母并不會很輕松,相反他們更要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
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是孩子學習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所以,想要孩子自律,不妨自己先做到自律。
這樣,家長能為孩子起到一個表率作用,有時候不用督促,在耳濡目染中,孩子已經成為自律的人。
父母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如果開學延遲至6月,不自律的孩子,復課后將成績洗牌改變命運
5、教育的本質是培養習慣,把自律當成一種習慣
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小學階段孩子之間的差異,歸根結底,就是習慣的差異。
優秀的孩子從自律開始,讓自律變成一種習慣。
凡事提前5分鐘
《禮記·中庸》中有句古訓:“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這里的“豫”,就是預備的意思。
凡事提前5分鐘,提前5分鐘起床,提前5分鐘上課,才不會處于一種非常急迫的狀態里。
今日事今日畢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整日偷懶、做事拖拖拉拉,只會讓自己變得整日無精打采,不管是對待學習和生活都提不起興趣。
因此要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老師當天布置的作業當天完成,當天學習到的知識要當天做好總結歸納等等。
堅持自己每天的學習,不要給自己找任何借口。
不帶手機上床
手機對我們的誘惑力實在是很大,上課時在老師的監督下還可以控制不玩手機,但到了晚上特別是臨睡前,往往就控制不住拿起手機。
如果帶著手機上床,往往會將正常的睡覺時間推遲。
睡覺前遠離手機,上床后可以看會兒書,按時睡覺,保證足夠的睡眠。
高爾基說:“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
把自律變成一種習慣,讓自律成就更好的自己。
來源:名校家長? (頭條號)? 文: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