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先生在《圍城》中曾說過:認識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他去旅行。
因為很多情侶在平時的相處中,總是刻意的趨利避害,但舟車勞頓的旅行卻能使伴侶展現出日常生活中看不到(或更真實)的一面,這樣你就可以更深刻的了解自己的另一半。
經過旅途中的種種考驗,伴侶之間的關系都會產生變化,要么變得更加親密,要么干脆一拍兩散。
所以我覺得情侶們在決定結婚以前,一定要安排去旅行一次,經過相互了解彼此的優缺點之后,再決定,對方是不是,值得你守護終身的那個人。
理由一:深入了解對方
結婚前,因為相處較少,很難了解一個人全部的生活習慣;結婚后,或許賴床、飯后打嗝......小小的毛病,都可能成為一對新人分手的原因。
記得有一次,我跟一同事去河源旅游。火車是下午五點多到站,我們就在火車站附近的酒店定了一個雙人套房,剛進房間,只見他把行李、脫掉的鞋子襪子一股子仍在門旁邊,然后縱身一跳躺在床上打起了王者榮耀。
我告訴他把自己東西整理好,洗個澡,然后一起去附近吃個晚餐,等到八點多就一起去看臨江路觀賞亞洲最高的音樂噴泉。
同事玩著手機,頭也不回的回答我說:“嗯”然后繼續沉迷在游戲當中。
無奈,只好自己整理東西,然后洗完澡,時間已經六點半了,肚子早已開始打架。于是我叫同事一起去吃飯了。
同事又說:“嗯,等我打完這個排位,很快的。”
看著他玩著手機,東西也不整理,澡也沒有洗。我只能從包里面拿了點事先準備的面包墊下肚子。
等他打完游戲,洗完澡,整理完東西,已經是快八點了。再等我們吃完晚餐,音樂噴泉的表演時間也結束了,我們只好掃興而歸。
要知道,我同事在公司,可是出了名的勞動模仿啊,平時在公司可不是這樣的。可沒想到,他生活上是一面,私底下又是另一面。
就算我們關系不錯,但如果下次讓我陪他一起旅行,我打心底肯定不答應。
理由二:三觀是否相合
三觀相同的人,就算兩個人在一起不說話也不會尷尬,三觀不同的人,就算心里有很多話想說,也不會說,因為如雞同鴨講,還不如不說。
去河源旅游,本來就是奔著萬綠湖美景去的。
我說去萬綠湖玩吧,那里美,連水都美的發綠。他說湖有什么好看,去爬筆架山吧,還能鍛煉身體;
我說打的去吧,人生地不熟,方便。他說打的太貴了,不劃算,坐公交車好,省錢;
我說好不容易出來旅游一次,中午一起去西餐廳吃牛排吧。他說牛排不好吃,還不如KFC里面的牛肉漢堡昵;
......
所以跟一個三觀相同的人在一起是多么幸福的事,就像“楊絳先生跟錢鐘書” “三毛跟荷西”一樣。
理由三:雙方矛盾處理方式
兩人在一起,肯定會有矛盾。在面對矛盾時,是雙方商量解決,還是一方無限妥協,又或者是彼此互不相讓,總之,旅行途中會暴露出更多的問題。出門在外跟家里不一樣,或許在家他(她)表現的很照顧你,但兩人單獨在外,他(她)的表現或許才更加貼近真實所想。
在河源旅行路上,因為三觀的不合,我跟同事也不免有些口舌之爭,還鬧得兩個人有些不愉快,斗了半天氣,最終我先妥協了,跟他道了歉。畢竟在一個公司,每天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我怕日后見到難免會尷尬。
夫妻之間,就得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一家人,誰對誰錯又有什么重要?如果遇到矛盾,夫妻之間誰都不懂得妥協的話,那日子早晚也過不下去。
理由四:在旅行中看他(她)對待陌生人的態度
對待陌生人的態度,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品質和對生活的態度。看他(她)對服務人員、對擺攤老板、對小孩、對老人等等,就可以窺見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對待生活、對待家人的態度了。
如果對陌生人都相敬如賓的話,那對自己家人肯定也是如此,如果不是,那就得考慮清楚了。
理由五:旅行中遇到不順,看對方如何對待。
出門在外,不可能事事順心。手機沒電、充電器忘帶了、錢包被偷了、突然下大雨了等等,當你的伴侶遇到這些不順的時候,是一味的抱怨、不開心、負能量爆棚,還是盡力解決、想辦法安慰疏解,這些都會影響到未來的生活。
試想,一個遇到不順就抱怨的人,怎么能一起經歷風風雨雨?
最后,我想說,世界那么大,你們那么小,卻冥冥之中注定相遇相愛,這都是上天賜予的緣分。人與人也沒有合適不合適的區分,更多的是相互磨合,相互理解。
如果在旅行中,你真的發現彼此不合適,也不要貿然分手,畢竟旅行只是為了更加了解彼此的一種方式而已,總要給對方一個適應和改正的機會。畢竟,感情都要用心經營,好好珍惜的。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
我也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