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在《西游記》開篇寫到,預知造化會圓功,需看西游釋厄傳,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游記》,可惜看懂《西游記》的人實在太少。
有人說,如果你有一天看懂了《西游記》,也就懂得了世間苦難的真諦,也就懂得了整個人生的真諦。小孩子根本讀不懂《西游記》的,個人認為《西游記》可排在四大名著之首,而且是人世間一部最偉大的成功學。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實際是一部告訴人們如何戰(zhàn)勝心魔的成功學。
吳承恩通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領我們去克服內心,戰(zhàn)勝心魔,最終取得經,成就人生。
西游記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這師徒五人,只是一個人。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豬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龍馬是人的意志力,孫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師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個心字,斜月不就是那一勾嘛,三星不就是那三點嘛。所以孫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這一顆,騷動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獄,善惡間自由穿梭。
心有七十二相,孫悟空就有七十二變,世人的心非常善變,瞬息七十二變,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人一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氣。什么東西可以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大能通天,小則如繡花針呢?不就是人的氣度嘛。
煉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濁亮心眼,所以,八卦爐燒不死孫悟空,反而讓煉就火眼精金。孫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征著心眼明亮了,孫悟空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壓住孫悟空,象征著世俗五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樣強大地壓住了那顆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也象征著佛學中的貪嗔癡慢疑,佛祖說這五個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孫悟空依舊逃不出這五個字,鬧天宮時的孫悟空正是被這五毒所困。現實中又有多少佛門弟子自以為有所悟,精心歷修戒定慧,到頭來,依舊不敵貪嗔癡,只因不了解貪嗔癡的本質。
五行山后為兩界山,過了這座山,曾經那顆騷動不安的心終于跳出三界了。孫悟空一個跟斗就是十萬八千里,正好是靈山的距離,那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靈山再遠,也就是一個心的念頭就到了。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一念就可以成佛,一念也可以成魔。
師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實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經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真正的靈山就在我們的心中,這也就是孫悟空常對唐僧說的那句話,只要你鑒性至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還有唐僧剛開始踏上取經路的時候,烏巢禪師傳授他一部心經,并且對他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但是唐僧聽不懂什么意思?最后直到抵達靈山,由孫悟空點醒了他之后,他才明白,因為要靠心,來點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時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領悟了。
定心箴言緊箍咒能定心,約束心,讓心疼了又疼。收服悟空之后,也就規(guī)正了那顆七十二變的心。
孫悟空一路上就打死了六個強盜,在原著中,六個強盜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私,身本憂,意見欲,這就是六根,孫悟空打死了六根,說明六根清凈,乃取經之本。
白龍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馬,只有確定了前行的目標,才能專心專意地取得真經。收服小白龍,達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堅定沒有到不了的西天。后來又收了八戒和沙僧,身心情性意,這個完美的團隊就組成了。
西天路上,孫悟空化齋前,經常在地上畫一個圈,這是心給人定的界線,但是人的身體-唐僧總是會被欲望-豬八戒牽著走,于是師徒幾個就容易離開心-悟空設定的界線,一出界線時,便遇見種種心魔,也就是妖怪,心也就是悟空引領著人也就是師徒幾個不斷前進,一路上悟空降妖,說的就是心去降心魔。
西天路上的每一個妖怪,都有含義的,所有的妖怪全都是一個比喻,全都是心魔的幻化,每一個妖怪所代表的都是人世間那些牽絆人的東西,都是一個人自己的心魔。西天取經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去除心魔的過程,師徒五人在取經路上不斷地去除妖魔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不斷地戰(zhàn)勝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