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微信訂閱號【行長家】查看更多內容
▼
周六經朋友推薦,去參加了一個《榜樣媽媽》家長課堂,雖然聽著都是從媽媽角度的話題,從整個家庭戰隊來看,也是對許多事有了新的理解。
話說孩子的問題更多是家長的問題,經過今天幾位嘉賓從情商、心理、教育維度的內容,更發現自己在理論和經驗上的認知不足。
以下把課堂筆記做了整理,分享給大家,共同學習進步:
▼
當孩子拿了個差的成績回家,你的反應是什么,要怎么辦?
我們首先要關心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僅看成績,讓孩子懂得去平復情緒,學會表達情緒,之后的問題就好解決了。
孩子的自信不僅是來自成績,只有學會愛和表達愛,成為一個喜歡自己的人(而不是總感覺自己總是做不好而自我否認,焦慮的人)。
“相信才能看見”
以色列的教育中,我看到他們的父母真得是在做改變世界的事,他們也同樣在影響著孩子
在以色列,所有的父母都會告訴孩子,你就是能改變世界。父母從小就在和孩子說,媽媽相信你,媽媽認為你可以的,這樣她才有可能真得可以。
反之,如果我要和孩子說,你不能,或者說你可能能,這樣她的接收就是另外一種回應。
管理帶來對抗,激發帶來協同
在家里,不要去用管理的方式,不要主在提要求,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去激發他們,能夠激發他的時候,你就能看到的——他會自己運轉,這是一個企業管理員工和引導孩子,其實都是靠他自動運轉,好的教育是點亮自己,好的員工的管理是激發和協同,所以在這里我找到了一個底層的相通點。
懂得孩子么
加拿大學校的門口,媽媽每天都會看到自己的孩子最后一個出來,因為動作慢。她想批評孩子,于是主動和老師說:“我的孩子非常磨蹭,耽誤你下班了”
但老師告訴她:“你的孩子非常棒,因為你的孩子最紳士,他懂得讓每一個孩子換完衣服和鞋,他最后一個,所以才出來晚”。
媽媽回來反思,在我的眼里我看到的是缺點,而在別人的眼里看到的是可貴的優點。
我真得懂得尊重孩子么?
反思后慢慢發現,好的領導力不是管理他,挑他的毛病,而是要看到他的閃光點,甚至他的動作在別人眼里是缺點,但在你能看到他閃光點的價值,這個時候你才能點亮她,她才能自動轉,這樣她和你才是一個更好地協同,而非對抗關系。
如果你總是說你不行,你不要這樣做,你不要跳,不要大聲說話,她反而會對抗,但是你懂得看到她的優點,她才會和你溝通。
不要和孩子說不,也不要和員工說不,也不要和你的合伙人,伴侶說不,所以底層是一樣的。
這是一個好的有經驗的父母尊重孩子的一個表現。
高效出差VS高頻出差
高質量陪伴VS長時間陪伴
如果能高效,就不要高頻,就能多一點的時間陪伴孩子,但做為一個職場媽媽,我也不會因為出差而愧對孩子,因為我覺得如果自己真得能做到成為孩子的榜樣,讓她看到你更好的狀態,她會覺得我的媽媽在工作中認可了自己,她和狀態和心情特別好,她在你身上就會找到一種信號和力量。
做一個連接者,不是一個教育者
在和孩子的相處中,核心是做一個連接者,更多地重視對她人格部分的教育,而非專業的教育,讓她養成一個好習慣,讓她懂得有一個好的規則感,這才是底層最重要的,這些內容會陪伴她一生。
▼
#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好媽媽,這是你送給孩子一生最重要的禮物。
#沒什么能比生孩子更快速降低生活質量的了 。
#每一位情緒穩定的媽媽,背后都有一位男神爸爸。
#不要做一個承擔所有卻渾身冒著負能量泡泡的媽媽,別忘了,家里還有個爸爸。
#一個孩子自發主動去做事需要至少兩個要素,一個是這件事是他想做的,二是他具備做這件事的能力。也就是說,意愿和能力相匹配,他才會自發自動去做。
#孩子磨蹭背后的原因是孩子沒有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他經常磨蹭,這通常還意味著孩子在平日的生活中不能經常滿足自己的愿望,可能對應著要求比較多的父母以及指責,還有父母的焦慮。
#一個孩子為什么沒有主動性,因為太多事情都是由你來決定的,這孩子才不會有主動性。如果一個孩子摔倒了疼不疼都要由你來決定,她哪里來的主動性?
#不要只看到他的行為,而是要看到孩子的感受,看到她的情緒,看到她的需求,最后才是看到她的行為。
#輔導孩子作業,是破壞親子關系最佳最快捷的途徑,沒有之一。
#你慢慢會發現,用鼓勵,激發,協作的方式去操作,孩子會相處得很放松,那么這個時候的好處是,他真得什么事情都會和你說,你就能傾聽到許多東西。
#如果你能懂得通過發現她的優勢來激發她,你就會慢慢地觀察到,她和你已經是協同的關系,而不是對抗的關系。
#我們不要再一味地發現孩子的不足,你有沒有刻意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在她的優點上,你懂得能夠讓她變成一個更閃亮更被肯定的人,這是任何一個父母所需要思考的。
#你想高效地協同,就是要溝通,而溝通要來自于尊重。
#因為有了孩子,對我來說把她當成提升我情緒管理的一種修行,向內修行。
Copyright ? 2019 行長家.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