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幸福美滿的家庭大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實一個家庭的幸福不僅僅需要的是金錢和物質,更需要的是精神生活,一家人和和睦睦恩恩愛愛才是最重要的。對于孩子而言,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就是爸爸愛媽媽。然而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隨著環境的改變人們觀念的改變,婚姻存續的基礎也變了,于是結婚離婚如同過家家一樣,而最大的受害者卻是孩子。
? ? ? ? 即將五一勞動節,學校都相繼在昨天放了假,念大二的仁杰也不例外,下午等著他回來好做晚飯,兩點、三點、四點仍不見其身影,小波說他應該過他爸那邊去了。自打我過來后,仁杰似乎回來的次數少了 ,每個周五基本都會過他爸那邊,周日再回來吃個午飯取些東西便上學校。有個下著雨的周五下午,我給他開門,他一邊收著傘一邊略顯抱歉地說本來想過他爸那邊的,因為下雨所以回來了,那神情就像一個被遺棄的孩子。其實他回來也不過是多了雙筷子和碗的事,在兩天的周末里,他除了吃飯就是玩游戲,跟我們說兩句話都顯得很害羞和怯懦,完全不像一個二十歲的大學男生應有的風范。有時候玩到凌晨一兩點,澡都不洗就往床上躺,第二天睡到中午,早餐也不起來吃,我們也只是輕聲地叫他,盡量不去打擾他。其實他是自由的,但他卻還是顯得很拘束,或許是因為父母的離異給他幼小的心靈涂上了陰影,繼而形成了這種敏感和懦弱,讓人心疼又讓人心酸。
? ? ? ? 仁杰是小波大哥的兒子,六歲時,大哥和大嫂就離了婚,原因是大嫂與其同事有曖昧,大哥知道后無法忍受并提出了離婚。其實他倆屬于自由戀愛,感情一直很好,兩人來自不同的省份,都學的是美發這一行,在同一個理發店就職時相識。或許學這行的人都比較時尚前衛,大嫂為人豪爽大方喜歡結交朋友,而大哥相對比較內向,其實這是一種很好的互補,而他們卻沒能逃過七年之氧。
? ? ? ? 仁杰小時候就是由爺爺奶奶照顧,父母離婚后,判給了父親,還是跟著爺爺奶奶,從幼兒園讀到初中。爺爺退休后奶奶跟著一起回了鄉下老家,于是他就一直跟著三叔小波同志,住在這間老房子里,讀完高中,考上大學,直到現在。仁杰跟三叔是有感情的,盡管他倆平時呆在一起言語不多,三叔屬于老實木愣型,而他則屬于內斂含蓄型,兩人不管是從年齡學識還是性格懸殊上,似乎都聊不到一起去。他們的對話多半是限于:在不在家,回不回來,仁杰從來不會跟三叔講任何在學校或他身上發生的事,也從來不會說三叔做的飯菜不好吃,三叔做什么,他吃什么,兩人之間給人的感覺是既客套又冷漠,似親卻非親。或許他們已經習慣了這么多年的這種相處方式,回來時問候一聲,走的時候打聲招呼,如此心照不喧。
? ? ? ? 仁杰之前不怎么過父親那,首先嫌遠,坐一個多鐘的地鐵后還要轉乘半個鐘的公交,他不喜歡那種擁擠和顛簸。那是父母離異后的幾年,父親在奶奶的建義下,在市郊區貸款買下的二房一廳,后來隨著房價的突飛猛長已經升值了不知多少倍。父親在小區附近租了間門面,自己開起了理發店,生意不好也不壞,一年也能掙上個十來萬,夠一家人的開支。一家人當然不是他們父子倆,還有父親前幾年經人介紹,娶了老家的一個阿姨,還帶著一個女兒。仁杰現在已經習慣地叫媽媽和姐姐了,父親的店小,一個人足夠打理,媽媽在斜對面的一家餐廳上班,姐姐比仁杰大一歲,在老家讀大學。之前的父子倆變成了現在的一家四口,爸爸在這邊買了房,媽媽在家里分了房,到處都有家到處都有愛。而他嫌父親啰嗦,喜歡問這問那,雖然他也會禮貌地答復,但與父親之間似乎也存在著某種陌生和隔閡,他也說不清楚。從小到大,吃穿住行學習生活都是伸手找父親要錢,父親只是他物質上的供給,而精神上心理上卻無法供養他,讓他不曾像其它孩子那些肆無忌憚地撒嬌和享受父愛。如今有了新的母親,父親似乎把更多的愛都偏向于他,母親對他也是畢恭畢敬笑容可掬,可他從心里上并不接受這種討好。于是他寧愿呆在三叔的小屋,妄自地玩游戲。
? ? ? ?仁杰 偶爾也會接到自己母親打來的電話,問及他在哪,吃飯了沒有云云,他也是禮貌地作答,看著他的游戲,有些不耐煩地結束。母親與父親離婚后也組建了新的家,還生了一個可愛的妹妹,與新父親一起開了間美容美發店,生意紅火,賺了不少錢。仁杰被邀去玩過幾次,每次去母親都會給他買許多零食糕點,偷偷地往他口袋里塞錢。有次被小妹妹看到,還向她的爸爸告狀,說媽媽又給錢哥哥了,還好母親自己會賺錢也能當得了家,新父親也沒有多言,但仁杰還是不大喜歡他,也不大喜歡過母親家。
? ? ? ? 爸爸一個家,媽媽一個家,而他卻像一個無家可歸的孩子。從小疼他的爺爺奶奶回老家多年,除了偶爾的電話寒喧,也很少與他們交流和團聚,隨著年齡的增長,一種叫做代溝的東西已經橫臥在了他們中間。而父母的愛,從小就缺失,讓他膽膽怯怯唯唯諾諾地長大,童年很少有歡聲和笑語,少年很少有戶外和娛樂,青春很少有冒險和瘋狂。讓他沒有安全感,缺乏自信,不愿外出,不愿與人打交道,內心變得孤獨而自卑。二十歲了,在他身上看不到陽光,看不到剛毅,甚至笑容也鮮少,更多的卻是小心翼翼,這都是父母離異的后果,不負責的代價。當然,我無權去遣責他的父母,也無力去為孩子做些什么,只是希望他能健康地成長,有健全的人格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