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是舊部門的最后一周了,記錄下這兩年年的一些感悟,希望以后可以時刻警醒自己,同時這也是我對過往的一些總結和反思,希望能幫到我們。跟領導坦白的時候,領導讓我好好考慮,你在這里的收入和職位的空間,到微信那邊可能會大打折扣,我其實也知道自己也非常糾結,前前后后考慮了差不多一個月,以前想換地方根本不用考慮,反正不會比現在差,年紀越大擁有得多了反而很難決策。這是我考慮后對領導說的原話:經過這些天的考慮,我心里還是想去廣州試下。盡管大部分思考時間我都是想繼續留在這邊,因為在這里與大家相處很舒服,鵝廠的氛圍也非常好,尤其是領導給的資源都很好。但是就算現在留下來,以后也無法確保不會再有別的想法。對于領導給的資源和培養,尤其是這次給的五星績效,年終和漲薪,我拿到的都是超預期的,我本以為早就能有活水結果,這樣就可以把好點的績效給到其他同學。對于這些我心懷愧疚和不舍。
年中績效評完的時候倍感壓力,以前組內人少沒有一星二星的,現在人多身邊就出現了一二星的同學,二星及以下未來一年是無法晉升與漲薪的,因此大部分同學都會選擇離開,而且一年兩次的績效每次必定會有一星二星的同學。有一位同學轉崗來我們組,他們組所有的同學都是二星,連組長都背二星活水走了,最后連整個組都被裁撤了。我自己是很幸運拿的是五星,晉升啥的都是走綠色通道。所以我也一直在思考為啥之前沒壓力,現在壓力這么大?我自己也總結了一些答案,首先,我沒有想過要拿五星,沒有想過漲薪要超 50%,也沒想過績效年終期權我都要拿最好的。就好比當年我在長沙講課沒想過賺錢,沒想過幾年后我能進騰訊這樣的企業是一樣的。更多的是感恩公司給的一切,讓我能夠在短時間內買得起車買得起房,生活能夠有保障,而且想去哪玩想買啥想吃啥都不會缺錢(正常欲望情況下)。之所以這次會有壓力,其實完全來自于環境的影響,很多同學天天說壓力很大,甚至上班的時候經常聽到嘆氣聲,所以人真的很容易受外物的影響,虧我還自認為修心已經不錯了。其次,我們其實根本不用去關注這些東西,能夠持續的輸出,持續為公司創造價值,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去把產品做好,能夠持續的總結與反思,最主要的是不斷的提升自己,做好這些基本的其實就夠了。因此我始終相信牛逼的人去到哪里都牛逼,因為做人做事對待生活的態度,這些是不會變的,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東西會比技術更重要,這是公司行家總監級別的大佬跟我說的。
之所以想活水轉崗去微信部門,其實說白了就是工作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自己在效能組做了差不多兩年,負責的工具已經進入維護期,卻沒有更好的想法去持續優化和迭代,簡單一點說就是一個半死不活的狀態,工具做得不是很好也不壞。以前在小公司沒人沒資源做不好說得過去,為啥到了BAT這樣的企業也還是做不太好?剛好中間調休了一周自己也做了一些復盤,在大公司我們能學到很多套路招式,比如每天早上要開早會,每周要做周總結,有月度季度與年度計劃,反正就是大家做事都有一整套流程,這東西我理解不能完全保證我們能把東西做好。這也是為什么從大公司出去很多人激不起水花,之前也面試過很多重新回流騰訊的同學,以前在長沙有一家公司我們空降了好幾個BAT的高管,很快就四分五裂加速了散伙。就好比很多人都會降龍十八掌,打出來的效果卻是不一樣的。想要把事情做好應該得靠細節,要有把東西做到極致的信念,我們恰恰是在這里栽了跟頭,之前我們都是想著能實現功能就好了,因為做工具自己要當產品又當設計還要當程序員,所以我開始在內部網上看小龍和 pony 早期做產品的一些視頻,期間還學習了《梁寧的產品思維30講》,前一年做出來的東西自己感覺是真的爛,最近這半年做出來的東西才像那么回事,漸漸的自己做完了會去用心體驗,有哪些是可以優化的,我真的會開始想這個圓角用多大合適,這里的操作流程能不能再簡化?這也是我目前認為在騰訊學到的最有用的東西,雖然技術上還是用的我在有信那會自學的東西,雖說這一兩年技術上提升不大,但我想以后這些映射到技術上來也依然是有用的。當然也不是完全沒學東西,至少我把公司開源的 qapm 和 matrix 翻了個遍。最后我覺得要把事情做成,看事物的高度很重要,比如微信早期小龍想的是用完既走,不打擾用戶等等,這樣我們心里才能有根尺,才知道應該把事情做到什么程度,不然做著做著不知道跑到哪里了。之前在做自動化代碼生成的時候,我就提出來要主流框架而且一把過,也就是從代碼的生成到提交到合入要能一次性通過,做著做著很多同學就開始說,生成的代碼極端場景讓開發同學自己去編輯好維護,我堅決不同意這是底線,后來實踐效果證明也是對的。如果我們學會了套路,細節也能處理好,站的高度也不錯能把握方向,應該就能把產品做好做成。我們需要有未來幾年的規劃,這次想去微信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想再賺一波經驗,三十歲左右我打算回長沙,如果有微信的經驗,能為自己以后的職業生涯帶來不少好處。而且回到長沙我想去做管理,這也是為什么我這幾年在經濟學、歷史人文和產品管理下這么大功夫的原因。我自己的理解去哪里其實都一樣,做什么事其實也沒差別,用這上面所學到的東西就是做事有套路,細節能處理好,能把握方向應該就不會太差。
養成一個好的潛意識很重要,這兩年有部分同學問過我很多問題,我拿一些出來反思一下,希望去到新的地方,我也能用這些給自己洗腦。剛進去怎樣才能拿到好的績效呢?你是怎么看同事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呢,比如都相爭一個優秀?小公司無所謂大家吃大鍋飯,做多點做少點大家拿的都是一樣的。但是大公司不一樣,我們的期權與年終能拿多少,完全取決于我們一年兩次的績效,三星跟五星的收入去比,完全就差了一個檔次。中國先來后到的觀念延續了上千年,所以一直以來就有各種懷才不遇的感概。回顧一下我自己,我剛進騰訊那會整個組就我來最晚,項目基本已經做完了,自己所對接的產品都是一些不參與考核的試點,好點的新需求肯定都優先得給先來的同學。現在來看覺得大家問我的很多問題都是常態,但我之前是真的沒有思考過這些,如果回過頭來做一些總結反思的話:我們如果想要破局,得培養好自己的潛意識。人大部分時間是活在自己的潛意識里面的,很少有人能夠時刻保持正念,因此我們要好好培養我們的潛意識。打個比方以前在講課的時候,我給大家洗過很多腦,雖然更多情況下我是想講給自己聽,大家聽起來感覺都對激情澎湃,但是做起來完全是兩碼事。再回到具體的問題上來,剛進來怎樣才能拿到好的績效呢?我們首先要調整好自己心態,很多重要的崗位早就有人占了坑,人家不離開我們很難頂上去,我們只能改變我們看問題的角度,所以就一個字“熬”。最怕的就是平時抱怨這里不行那里不好,真有一天讓我們坐到那個位置,卻發現自己扛不住甚至做得比人家還爛。
上周六日去廣州看的房子,輪子哥烈日下陪我走了一天,最后在萌新的幫助下在客村附近找到了合適的房子,走路過去上班都只要二十分鐘,我剛來深圳那會是去的劉付文那里。大家雖說都在交流群里,但素未牟面也談不上熟悉,能得到大家的幫助,幸福感瞬間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