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還沒到端午嗎?怎么就到處都聞到了粽葉飄香的味道了……
說到粽葉飄香,自然就會想到了端午節;說起端午,自然就會想到歷史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所以,一年里面,在我們度過的眾多節日里,唯有端午節的祝福是最特別的,它的祝福叫安康。
在這個傳統節日里,粽子成了這一節日的代名詞,包粽子成了節日里最傳統的一項活動。包粽子活動,是近幾年端午節好多的社區單位都比較經常舉辦的一種團體活動。這一活動的開展既能傳承傳統文化技藝,又能切身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
其實端午包粽子,包的就是一顆虔誠的心,那是我們對屈原的一種紀念和尊敬。說到包粽子,請問一下你身邊的人,大概有幾個會包的?相信得到肯定回答的人真的不多。我想,大多數會包粽子的人,應該大部分都是些六七十年代或是年齡更大一點的老人。
我們單位也年年舉辦包粽子活動比賽,以部門為單位規定參數人數進行比賽。可是舉辦容易組織難,好像年年參賽選手都是這么些老面孔,找會包粽子的新人啊,難呀!其實我以前也一直不會包粽子,真的,一丁點都不會。因為部門要組人參賽,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我也想湊湊熱鬧在一旁學習包粽子。別看就這么幾下的功夫,學起來真的很難(別瞎起哄,會包的自然會說一點都不難)。選粽葉、折粽葉窩裝米餡、蓋帽再折粽葉成形狀、綁繩固定包好的粽子。一個粽子在包好之后,看外觀是否棱角分明、綁的繩子是否結實、每個粽子大小是否均衡。如果三者之中有其一,都是不合格的粽子。
由于是部門集體參賽嘛,事關集體榮譽,領導也尤為重視,特批經費學包粽子,誰會包誰參賽。以老帶新,師傅們手把手教。可是幾天下來,會的始終會包,不會的依舊怎么學也不會。同事還在笑話我說:“你就別再學了,術有專攻,人各有各的天分,你是拿筆桿子的,我們是拿鋤頭的。”你瞧瞧,這不是明把人看扁了?!包粽子真有那么難嗎?
我就偏偏不信了:只要肯努力,哪有學不會的道理。其實說實話,對于學包粽子,我真的覺得自己很笨,像極了一只大笨鳥。于是,我決定來個笨鳥先飛。下了班買好粽葉趕到大姑姐家去拜師學藝,好好請教她一下,究竟我的毛病出在哪里?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反反復復的模仿,認真比對大姐的手勢,我終于悟出了我的問題所在。那就是困惑了我好長時間“四角粽子角的問題”。我終于可以大聲驕傲地說,我學會包粽子咯。
于是,第二天回到單位里,我聽到是一片的驚奇:“咦,小雅,神奇了,包粽子竟然學會啦?!”“是呀,就這么神奇!不知為什么,一下子我就突然學會了。”我也驚奇地回答道。其實,學會包粽子的神奇力量從哪來,只有我自己知道。
粽葉飄香話包粽,解粽正思端午時。節濃情濃心意濃,今天我在大姐家幫忙包了一下午的粽子,明天還得參加小區物業舉辦的包粽子比賽。看來,這段時間我是要忙起來了。明天,我們繼續話包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