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轉載但請注明出處————
其實孔老爺子也是個三八能手,何以見得呢?這要從魯桓公的老婆說起。
春秋與左傳都沒有明確地指出魯桓公的出生日期,但桓公的母親是魯惠公的續室,嫁到魯國時惠公已經有些歲數了,惠公死時桓公還很小,隱公也是因此才替弟弟攝政。以此論,桓公正式掌權時還青春年少,而且尚未婚配。
桓公3年,齊僖公把女兒文姜嫁給了他。說到文姜的出嫁,場面很大,因為齊僖公居然親自把女兒送到魯國。只是,按當時的禮法,凡是諸侯家的女子出嫁,嫁同等的諸侯國,如果是諸侯的姐妹,由上卿送至夫家,表示尊重兄妹或姐弟的老爸,如果是諸侯的女兒,由下卿送(凡公女嫁于敵國,姊妹則上卿送之,以禮于先君,公子則下卿送之。于大國,雖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則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國,則上大夫送之)。這么齊僖公應該派下卿送女出嫁,怎么樣也沒有親送的道理。
所以后世嘲笑這邊卿迎那邊侯送,一方面是嘲笑禮節錯亂,一方面則是嘲笑背后的原因。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原來這個文姜與親哥哥即后來的齊襄公早已有了亂倫之戀,齊僖公盼著把女兒嫁出去可不是一天兩天了,幾年前就曾經想嫁給鄭公子忽,結果人家忽可能對丑事有所風聞,死活不肯娶,如今總算嫁出去能不高興嗎?一高興,就親自送上門去了。
當然,魯桓公不知道這層關系,齊國本是大國,齊僖公親送女兒出嫁來魯國,桓公可能還挺美呢。
三年后桓公6年,文姜生了個兒子叫同,即后來的魯莊公。
如果日子就這樣過下去,把從前的舊事一床錦被遮了也沒什么不好
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謂之有禮。
意思是,過去的都過去了,如果婚后大家各安本份,也是守禮。所以說春秋時代,大家對男女之事很看得開,并不愚腐。
但申繻接下來說“易此,必敗”,意思是,如果結了婚還不守本份,那就非出事兒不可。
果然文姜的日子平靜地過到婚后14年即桓公17年,老公帶著她回到家鄉齊國,這時文姜的老爸齊僖公已經死了,上臺的正是與她有亂倫之戀的親哥哥姜諸兒齊襄公。本來老公是來跟她哥哥會盟的,結果兄妹相見,舊情復燃,竟不顧一切地又睡到一起去了,魯桓公哪里受得了這個,大罵一通,一邊上車準備打道回國,一邊威脅要把這樁丑事公布天下,唉,這個魯桓公大概也是氣昏了頭,好歹回自己家后再威脅呀,結果齊襄公一聽他這么說,直接讓公子彭生把魯桓公掐死在車邊。
弒兄上位的魯桓公就這么著糊里糊涂地死在亂倫的老婆手里。
魯桓公一死,他兒子同即位,即魯莊公,算來這時魯莊公只是十一歲的孩子,魯國又是小國,論武力打不過齊國,主少而國危,不敢向齊國宣戰,只能要求齊襄公把彭生殺掉了事。
而文姜呢,老公已死,兒子還小,從此肆無忌憚地跟哥哥鬼混在了一處。孔老爺子也跟著孜孜不倦地跟蹤報道:
莊公元年,夫人孫于齊;
二年,會齊侯于禚;
四年,享齊侯于祝丘;
五年,如齊師;
七年,會齊侯于防
……
在春秋諸侯夫人堆里,文姜的出鏡率之高非同一般,可見孔老爺子的八卦精神和對這段亂倫之戀的關注程度。
魯莊公8年,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齊襄公的報應終于也來了。
這個齊襄公從來就是個言而無信胡作非為的家伙,派兩個大臣連稱、管至父去支邊,支邊苦啊,誰都不愿意去,他就跟人家說,沒多長時間,到來年吃瓜的時候就讓人替換你們啦。結果到了來年吃瓜的時節他卻把諾言就著瓜一起吃了。連稱生氣啊,找到了公孫無知。無知是齊僖公弟弟的兒子,但非常受僖公的寵愛,吃喝穿戴都跟嫡親長子一樣(這又是一個衛州吁命運的翻版人物),齊襄公看著能不生氣嗎?上臺之后就把無知給晾起來了。連稱和無知一拍即和,一起密謀奪權。
可巧,齊襄公出門打獵,遇上野豬,大家都說這豬是彭生再世,齊襄公不信邪,非要射殺野豬,野豬人立而啼,這下子嚇得齊襄公一頭從車上栽上來,鞋都跑丟了一只,晚上到處找鞋的功夫,被一直伺機而動的連稱和無知結束了荒淫的一生。
齊國因此內亂,弒君的無知死于內亂,齊桓公小白趁機奪取了政權,開創了春秋第一個霸主時代。
而文姜,于魯莊公21年終于壽終正寢了。魯莊公為了讓娘親死后安心,大赦天下,以求上天寬恕娘親亂倫殺夫的罪孽。
——————————Zhuangbility的分割符————————————
魯桓公的母親是宋國人。宋是殷商后裔,姓“子”。桓公的母親是宋武公的女兒,叫仲子,不是粽子!!!敲黑板!這個“子”不是諸子百家那個“子”的意思,是姓!是姓!是姓!那時女子的姓放在后面,名放在前面。估計“仲子”大概是宋武公的二閨女。仲子出生時手上就有“魯夫人”三個字,長大以后,魯惠公的原配夫人孟子(不是戰國的孟子啊,是宋國的大閨女)去世了,就把仲子娶來立為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