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特別忙,一直沒時間在簡書上寫文章,選擇在5.1假期寫文章,復盤2017年前4個月工作,致敬在創業路上的朋友
消費金融創業終于起步了,回想起這幾個月的點點滴滴,突然心生感觸:你有沒有,孤身一人,竭盡全力拼命過,創業路上,成功者都是含著淚奔跑。
繼續我上篇文章2016年的總結中描述的ABZ理論,每年我都會要求自己去投資或者創業,今年來得特別早,過完元旦后,因前兩年創業的A公司在股權、薪酬等等問題上談判進入僵局(3月底還是談妥了,叮囑各位創業路上的朋友,創業公司在初創期一定不要靠情懷、忽悠去拉攏創始團隊,對于股權、薪酬方面創始團隊一定要事先談好,談不好就不要一起創業,當發展大了再談就不好談了)
在與A公司談判那段日子,心生太多的感觸,突然想起一位好朋友的一個QQ描述:人有時真的需要點冒險精神,那么追求安穩的日子不會很無趣么,看來還是要冒險一次,無論是為了什么,萬一消費金融這個板塊創業起步了,與A公司談判失敗了,給自己團隊留一條后路,春節后對于在消費金融創業的想法更加強烈,跟自己再來一次死磕。
(一)春節前:確定消費金融創業方向
人類天生就會對不確定性的東西產生恐懼,我消除這些恐懼的方法就是跑步、音樂、堅持。
每個人需要有一種獨處的方式進行深度的思考,把重要的方式想明白,然后進行決策。跑步不僅鍛煉身體還能鍛煉你的大腦,在經歷了那些10公里長跑幾乎要放棄的極限之后,你會發現你在跑步過程中的意義——會讓注意力更為集中,更加專注,更能堅持,這個體現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你會更加堅毅和執著,當然當你成功了,你會發現更有魅力,當你失敗時,人家會說你固執、死撐,一點沒有團隊精神,所以為什么成功者都是含著淚在奔跑。
創業時必須結合內部的、外部的因素,選擇團隊擅長的領域來做,比較容易起步。為什么確定消費金融創業方向,原因有以下幾點:(1)我們團隊做過互聯網金融,對這塊領域比較熟悉(2)目前互聯網消費金融處于風口,能出成果,雷軍都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二)2月份:尋找原型用戶
通過以前積累的人脈,經過多次的篩選,確定原型用戶,在社會上打拼這么多年,人品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一生的成敗,感恩朋友們在關鍵時刻對我的支持。
原型用戶的選擇有如下幾點:(1)行業影響力,要有一定的行業影響力,能引領這個行業的發展(2)觀念與思路要與創業公司的產品發展一致,這樣能少走彎路
(三)3月份:原型客戶以及商業模式的溝通論證
商業模式構建有如下幾點:(1)能否提升人效,包括所有參與到本商業模式的人員的人效(2)能否解決用戶痛點(3)能否在一定人員的情況下,實現規模的復制(4)商業模式一定是在客戶溝通及驗證的過程中做出來的,千萬別拍腦袋想出商業模式
(四)4月份:原型客戶的驗證及平臺的搭建,從私有云向公有云部署,消費金融商業模型驗證
以上每一階段基本都實現了,期待5、6、7、8月份的數據能夠漂亮點,如果數據漂亮點,爭取今年消費金融板塊能夠拿到融資。
最后,想起我大學畢業剛入職場時,一位領導跟我講的一句話:誰的工作是一開始就能看到前途的,不是因為看到了希望才去做的,而是堅持了才能看到希望。這是今年這幾個月最深刻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