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后想怎么生活,我閉上眼睛,腦子里出現的詞匯是自由和平和。
我想當個積極的生活家,我一直喜歡幸福心理學和投資理財這個兩個方向。作為一個多年的好學生和11歲小學生的孩子爹,深深地覺得如何獲得愉悅感和怎么管理錢,是極其重要但我們的教育體系里又從來不提及的方面。
人到中年的感悟,現代人的生活如果想從容平和,無關乎你住哪里開什么車,財商和情商,才真的缺一不可。
我還知道的事情是,40歲以后,我不想接受一個大組織莫名其妙的指令了,更不想僅僅為了一個數字去占據自己過多的時間。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可以留給自己去健身房,去游泳池,去讀書,或者留給有趣的人,去和朋友聊聊天,或者滿世界去走走看看。
當然,要是順便能幫助一些我喜歡的朋友解決他們生活中的些許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就更好。
所以在這個分組的朋友圈,我想和你聊一些關于心理健康和被動收入,關于生活方式,關于我對一些事情的一些想法和看法,通過理性、樂觀、智慧的交流,在這個分組的世界里,無拘無束的發表出來,也希望,如果有些內容對你的生活有啟發,我們隨時見個面,聊聊天。
馮唐今早對大家說,我們的人生,可以沒有目標,但不能沒有樂趣。
對于現在的我,物質的東西可望可及,佛系到不行,完全沒那么重要;人生下半場,更想讓周圍的朋友,有更放松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發生的這樣那樣的磕磕絆絆;在規劃這個詞都成為了讓人聽起來都倍感沉重壓力的今天,對未來還有這樣那樣的期許,并且,有具體的方法,可以到達。
為什么選擇保險,我想起之前看過一篇描述自由職業者的文章,他們的生活簡樸到讓普通人覺得不可思議,但保險費,永遠是他們生活中一筆剛性的開銷。
如果一句話概括,從配置資產的角度說,保險應該是我們資產中的基石,是一切的出發點和基礎,也是我們所有理財和投資的終極指向。
現代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在運營一個公司,名字叫自己,這個公司有自己的投入和產出,這個公司也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一樣,面對不確定性。
詩意的說法讓我們擁抱不確定性,但其實成年人的做法,是將不確定性盡可能的量化成確定性。這個星球上的人類,用契約精神和想象力,制作了保險這個工具,幫助我們完成把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這一艱難的過程。
所以保險在資產配置里,當然是剛需。
但如同人性永遠趨向自負,保險,也是被我周圍人最忽略的部分,作為資產配置中重要的一環,生存在鄙視鏈的最底層。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個對名牌,對消費主義時刻保持警惕的人,前半生的工作,誤打誤撞進了車企,我們的產品,永遠跟你說你可以生活的更便捷,更安全,但其實在我看來,無非是一筆負資產,其結果無非讓人變得更加傲慢和貧窮;那么后20年,就反其道而行之,進入一個保障屬性的行業,做一些守護周圍朋友風險底線的事情。
人生下半場,我慢慢學習防守,并且會在這個方向上持續走下去。
官宣,從39歲開始,按自己的節奏,慢慢切換成換另一種生活方式,有更多的體驗,成為更豐富的自己。
祝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