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婚內情事”這個影片名字的中文翻譯有些勸退…故事以蘇聯對女性的規訓為背景,不知道是不是美國人的“惡趣味”。電影敘事中穿插著對生物知識的科普,是一部對年輕女孩優秀的教育片。
? 人類為婚姻的捆綁捏造了許多傳說:人始初有兩頭四臂,上帝懼怕人類的力量,把人類一分為二。因此人們說“You are not complete person without your soulmate."
? 八歲,澤爾馬被班花告知吸引男孩子注意力的秘訣:無知(等待男孩的教導),柔弱,美麗,男孩的惡作劇是喜歡。把自己塑造成優雅女孩的樣子被男孩喜愛。
? 月經初潮,母親恭喜她獲得了進入婚姻的資格,訓誡她童貞屬于婚姻,并教授了關于維持“婚姻”的奧秘。
? 十八歲,澤爾馬在畫展上被中年藝術家的光環吸引,以為和他交往自己也能從其身上獲得相同的榮耀。澤爾馬失去了“童貞”,而性愛并不像文學作品描繪得那般靈魂合一,沒有禮花和煙火,只有自我被迫融入另一個軀體的恐懼。
? 21歲,她的好友因為意外懷孕被母親唾棄,因癲癇去世。澤爾馬覺得不公平,那些與好友交往的男人安然無恙。而她的丈夫說:“女人愛男人,因為男人很聰明,男人愛女人因為男人需要支持。”
? 澤爾馬感謝男友對她失去童貞的包容,躲入了婚姻,她像母親教育的一般為丈夫洗衣做飯,和丈夫的親密接觸產生的催產素讓她感到安心和完整。對丈夫的過分信任和依賴讓澤爾馬順利地被PUA和控制:遠離朋友,自我貶低。所幸澤爾馬重新拿起了畫筆,在看清丈夫卑劣的面目后結束了婚姻。不幸的是,澤爾馬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認為愛是操縱和戰爭,她對此恐懼。
? 28歲,蘇聯解體,澤爾馬的繪畫事業難以為繼。經紀人推薦她參加西方畫展,這次她遇見了一個瑞典男人“波”,他脆弱而善良,生于不幸福的原生家庭。澤爾馬感覺掌控了關系的主導地位,對他產生了強烈的拯救欲。
? 澤爾馬再一次進入了婚姻,然而婚后生活仍然不如人意:波喜歡關注路上打扮優雅的女性,指責澤爾馬不夠精致;澤爾馬指責波缺乏男子氣概。這一場雙方都試圖改造彼此的婚姻毫無疑問以失敗收尾。
? 澤爾馬回到解體的國家,將兩次婚姻失敗的原因歸于自己“不夠女人”。后來波與她聯系,再次相見,波穿著裙子畫著精致的妝容,儼然一位優雅女性。“This is who I am,and I have to accept it.”
? 澤爾馬回想起自己的童年,被指責“打架不是女孩”,被規訓而掩藏自我。澤爾馬終于擁抱了童年的自己,與訓誡對抗,完成了認知重塑。
? 很多女性一生都在尋求“被愛”,證明自己值得“被愛”。而事實上,內心匱乏的安全感源于外界規訓與真實自我的拉扯,來源于脆弱的自我認知。女孩試探展露自我時可能被周圍甚至網絡不相干的人指點唾罵;縮回偽飾的龜殼,甘做提線木偶的軀體又讓自主意識感到潰敗。內外的掙扎的信息混戰時常讓肉身難以承受。
? “怎樣做才是好女孩”?這個問題向來有世俗的答案,規訓的剪刀自會修剪女孩的發展空間。當女性不再詢問這個問題,不再以此尋求自我證明,才是真正的答案。
? 就像影片所示:I love the way you 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