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電影,《摔跤吧,爸爸》,評分奇高。
豆瓣9.0,微信電影的評分也飆升到了9.8分。感謝Sunny拉我去看了這部電影。
不知道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我在中間幾次感動到落淚,電影播放的時候,一幕一幕想到很多。
電影講述了辛格,他曾經是印度國家級摔跤冠軍,但因生活所迫放棄了摔跤。
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但卻事與愿違的生了四個女兒。
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辛格卻意外地發(fā)現自己的兩個女兒有驚人的摔跤天賦,他決定不能讓女兒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生,再三考慮之后,決定用一年的時間按照摔跤手的標準訓練兩個女兒。
從此以后,兩個女兒換掉了裙子 ,剪掉了長發(fā),每天早起跑步、接受艱苦的摔跤訓練。
訓練是難熬的,但現實中比訓練之苦更大的阻礙,是來自外界的無數雙眼睛和嘴。
影片中的印度兩姐妹不能穿裙子,整天穿著寬松的衣服,留著像男孩子一樣的短發(fā)(印度的女子可都是長發(fā)飄飄啊),穿梭在大街上跑步,跟大多數人明顯格格不入,所以每天都遭受著來自鄰居的白眼輕視,和同學的嘲笑。
只是兩個女孩眼中的阻礙,爸爸辛格卻并不覺得是,他相信他的女兒,而且有篤定的信念——她們可以拿到世界冠軍。
就是因為這樣的篤定,兩個女兒也開始相信自己,愛上了摔跤,做到了別人眼中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打敗男孩子。
但是事情總會有些波折,姐姐在拿到全國冠軍后,擺脫了爸爸嚴苛的管教,換成了國家級的教練。而且她面臨著更大的誘惑,來自吃的誘惑、玩的誘惑、蓄起長發(fā)變美麗的誘惑。
她的成績果然一落千丈沒有轉機,頻頻在世界級賽事上首輪即遭淘汰。
影片最后,姐姐終于意識到爸爸的訓練方法雖然嚴格,但他才是最棒的教練。
最終在爸爸的指導下,姐姐沒有讓人失望,拿到了世界冠軍。
從小我就對印度電影有好感,因為小時候爸爸媽媽總愛看,所以我也就跟著看。
印度電影色彩鮮艷,音樂旋律優(yōu)美。這部電影也讓我有相同的感受,每當音樂一響起,電影院里就彌漫著舞蹈的味道。
不過,整部電影看完,留在我腦海中的只有一個畫面,就是爸爸那篤定的眼神。不管別人怎么嘲笑、潑冷水,他那堅定地走下去的信念。
很多時候,我們明明是在做正確的事情,但就是會因為身邊人不理解的眼光和嘲笑而止步。
然而萬事萬物都是在變的,別人對你的看法只是暫時的。當你真正改變了,別人對你的看法也才會發(fā)生變化,所以何必在意當下這一點點的“面 子”呢?
難受的時候,想想10年后的自己會是什么樣子。
所以今天除了想推薦這部電影,還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篤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走下去。哪怕有再多的白眼、嘲笑和質疑,相信自己就好了。
一切事情都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接受自己現階段的笨拙,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想想10年后自己的樣子,將羽翼豐滿,隨時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