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項交易法則這樣說,“迅速認賠,但讓你的獲利頭寸持續發展”。我對該法則的解釋是,“任何既有的獲利都不可再損失50%”
保障資本、一致性的獲利能力以及追求卓越的回報,雖然這是三個比較簡單的原則,如果你確實了解其中的精髓,它們將會指導你在市場中獲利。然而,如果要實際地運用這些理念,你還需要更多的知識。最佳的起點是了解市場價格走勢的性質。一個人要希望真正了解市場的行為,他需要擁有一套不可或缺的知識:道氏理論。
科學領域內有一個新理論——混沌理論(the theory of chaos),它主張某些類型的自然活動具有混沌而不可預測的性質,僅能以概率界定。例如,醫生可以利用高度敏感的儀器監視并繪制心臟的跳動,但在某種情況下,心臟會進入隨機的心臟纖維顫動期(random fibrillation,隨機而混沌的跳動可能會導致生命危險),在此期間,心跳無法以數學模型預測。
這種混沌的現象可能危及生命,但研究者又發現,正常人在注意力集中的時候,腦波也會呈現混沌的現象,而在癲癇病發作或吸食毒品的“高潮期”,腦波則是有規律的,并且可以預測。
許多科學家認為,氣象預測是混沌理論適用的另一個領域。氣象的不可預測性是來自于所謂的起始條件的敏感性(sensitivity of initial condition)。數學模型不完全適用于氣象預測,這是因為被模擬與實際的情況之間一旦有些細微的差異,因果關系便會產生一連串的復雜反應,使得模型的預測結果完全不同于自然界的實際現象。混沌理論認為,氣象學家最多僅可以在概率的范圍內預測氣象。
如果混沌理論看起來像是一套消極的理論,那僅是因為我沒有談論它的正面作用。在研究混沌行為發生的原因時,科學家認為混沌行為可以阻止其中某些行為發生,或歸納其中另一些行為。這套理論的潛在應用領域極廣,如醫學生物化學、精神科學、氣象學、電腦……所以,雖然承認自然界的某些事件并不遵循完美的數學秩序,也無法精確地加以預測,但混沌理論認為,它們仍然可以被了解,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被預測與控制。
金融市場的情況也是如此。人類并不是數學可以控制的機械,他們是具有選擇能力的生物。而且,人類便是市場,每天都會出現數以百萬計的市場決策,每一項決策都會影響價格。一組如此復雜的成分,其中還包括自由意志,若試圖以數學模型預測,則是非常可笑的想法。你永遠都無法以絕對的必然性來預測市場構成分子對某些事件的總體反應,也無法預測市場將會產生什么新情況。但是,混沌中也有秩序,尋找其中的秩序便是投機者的工作。
市場預測屬于概率的范疇,判斷錯誤的風險永遠存在。你最多僅能將風險降至最低,并將知識提升至最高——了解可能導致未來事件的最初狀況。依此方式,你可能掌握有利的勝算,并使市場決策的正確機會多于錯誤。取得該知識的第一步驟是尋找一種方法監視市場行為的脈動。
經過適當的了解之后,道氏理論就像是外科醫生使用的高敏感心臟監視儀或預測氣象的氣壓計,它可以在概率的范圍內,協助我們預測未來事件。它不會告訴你,變動發生的原因,但可以顯示變動產生之前的征兆。它無法告訴你未來勢必將如何發展,但可以提供未來較可能的發展概況。猶如威廉·彼得·漢密爾頓[1]所說,“道氏理論是一種根據普通常識推論的方法,由市場指數每天的價格波動記錄來預測未來的市場走勢。”
設計上是一種提升投機者或投資者知識的助手或工具,并不是一種可以脫離經濟基本條件與市場現況的全方位的嚴格技術理論。根據定義,道氏理論是一種技術理論,換言之,它是根據對價格模式的研究,推測未來價格行為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