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嬌x志明》,初見這樣的電影名字,兩個平凡的姓名,乍一看讓人感到平易近人又充滿了煙火氣息。由于沒有看過前兩部,對演員也沒有偏好,所以進電影院前并沒有太多期待。依稀記得余文樂長得帥帥的模樣,是我對這部電影唯一的星許期待。
但是不得不說,剛坐進影院,就被主演的演技征服。
張志明和徐春嬌,隨意又認真,漫不經(jīng)心、稀疏平常但你就是我的唯一的生活狀態(tài),余文樂和楊千嬅演繹的剛剛好——清淺,同時有滋有味得不留痕跡——日子過的細水長流、波瀾不驚,又充滿小甜蜜與小磨合。
我驚嘆于演員對于情緒拿捏的分毫不差,也驚嘆于編劇對于真實世界情感問題的深入淺出。
走出影院我和朋友隨意地聊了聊。投行人,看問題都能精準抓住本質(zhì)。
“你覺得這個電影想表達什么?”
“戀愛關(guān)系中普遍的不均衡現(xiàn)象,男性比較幼稚。”
“女性比較不理智,有時候難以理喻。”
是啊,戀愛關(guān)系中,男女雙方多維度的不均衡是常態(tài)。兩人在一起,需要匹敵的是認知——除此之外,不論是成熟程度、心態(tài)、還是情緒穩(wěn)定程度,需要的是動態(tài)平衡。就像沙漏杯中流動的液體,在你沖向零界點時我把你拉回;在你受外界沖擊反彈時我將你包圍。兩人構(gòu)建起相互保護的堡壘。
我想起我常勸我的朋友,男女關(guān)系中的付出程度也可能是不均衡——但我們不必計較當下付出的孰多孰少,要衡量的不是付出,而是雙方對于感情的認真程度。認真程度相當了,長線上來看,付出便也是處在動態(tài)平衡之中。
“那你說說這部電影什么地方最打動你?”我問他。
“當志明找到勇氣的時候。”
“還有看到一個大齡女青年表現(xiàn)出非常小女生樣子的時候。”
“也有一些啟發(fā)性。比如唱歌,比如玩滑板勾引女同學(xué)嘛。”他壞笑了一把。
回想起電影情節(jié)來也是心頭一暖。志明找到勇氣的時候,就是他長大的時候,就是電影點題的時候。他終于主動做出了選擇,“我不希望因為自己做過什么或者沒做什么,而影響了這段感情。我想保護這段感情。” 他也終于學(xué)會堅定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不再是似是而非的承諾。
因為他終于想清楚了,最重要的是什么。
想來編劇還是很好心的,可能是照顧我那個只喜歡happy ending的閨蜜一樣的人,給故事套上了美滿的結(jié)局。但現(xiàn)實生活中也許并不會容易的如意——讓男孩懂得愛的女孩最后沒有留在身邊;讓女孩成長的男孩也無法再同床共枕。自此以后啊,你會找到另一個,鏡子前擺弄著給你吹頭發(fā)做造型的人。
叫《春嬌救志明》,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雙方的互相救援。
我拉你一把,讓你從長不大的男孩變得更有擔(dān)當更懂得愛;你給我一個堅實的依靠,讓我脫離父母婚姻的陰影,走出心理的魔咒。我想大抵這才是戀愛的意義——不僅是歡度時光,是兩人在過日子的時候互相拉扯、妥協(xié)、磨合,千回百轉(zhuǎn)的走向默契、更好的彼此。
這部電影我喜歡還有一點在于,它從平凡的視角,大大方方直面人性的不完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問題,甩下一句“渣”很簡單,面對問題選擇拒絕和轉(zhuǎn)身就走也很簡單。大部分人會這樣做,春嬌也曾經(jīng)選擇了分手。但比起渲染春嬌心中對于愛情未來信任的坍塌,故事的落腳點還是回到了張志明的那句,
“是你讓我長大。
“回來吧,
“最后一次啦,我會乖乖的。”
你有那些毛病啊,但好像也沒什么關(guān)系吧。
“也有一些硬傷。比如媽媽的情感有破綻,ufo的部分會跳戲等。”
但這部電影的好,讓人并不想計較這些需要努力回想才能記起的不完美。
電影打動人是因為抓住了人們的心理相似性,產(chǎn)生共情——那么我對這部電影的好感大抵也產(chǎn)生于此。若是放在幾年前的我來看,可能會更生挑剔,并不會如此心滿意足。
最后啊,我好像還在電影中找到了方向,一直在思考學(xué)習(xí)哪門語言作為三外,看了這部電影,可能會選擇粵語吧。(笑)
以上,
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