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放
? ? ? ?站在租住的32層單元樓陽臺上,遠眺太原城廓,滿目高樓大廈,正北方向那個曾經是太原城標志性建筑的天龍大廈早已被淹沒其中,難以尋覓。俯瞰四周,則可以飽覽到太原城“老軍營”小區的全貌。整齊劃一的單元小樓、縱橫交織的田格式的巷道,以及如螻蟻一般蠕動的車流、人潮。
? ? ? 提起“老軍營”,生于斯長于斯的“老西兒”沒有不知道它的名字的,“小吃云集,學區房遍地,生活豐富便利”,都是它的標簽。這個建于1984年的小區是太原第一個綜合住宅小區,也曾經是太原最大的小區。有近5000戶,20000多居民。今天的南內環街,高架橋貫穿東西,街道兩邊高樓林立,一派現代都市盛景。但你向北走進老軍營這座老小區,你一定會有一種時光停滯的驚詫。成片的老式建筑,四通八達狹窄的街道,川流不息的各色人等,以及街道邊鱗次櫛比的商鋪攤點,充滿年代感的小花園,還有那街邊小販的此起彼伏的吆喝聲,經年不改,亙古而悠長。
? ? “老軍營”,光從這個地名上就可以感知它厚重的歷史。與大營盤、二營盤、柳巷、臨泉府,察院街、海子邊,黑龍潭、黃華館、旱西關、水西關、寧化府、鐵匠街、棉花巷等前朝遺留的地名一樣,都有一段前世今生的故事值得講述。
? ? ? ?據地方志記載:老軍營為宋、金時駐兵處。明初修建營堡后,稱作老軍營堡。道光《陽曲縣志》:“老軍營,舊名古正村,距城五里。”八十年代初,老軍營小區在開始建造前,這里還是一片汾河灘涂地。三十多年過去了,如今這里最讓人震撼的是由過去每平米300多元漲到今天近12000元的二手房均價,漲幅40倍;從福利分房,到“地王”橫行,三十年來,老軍營小區見證了太原房產市場從無到有,從呱呱墜地到而立之年的崢嶸歲月.......。
? ? ? 而今,三十而立的老軍營已顯得老態龍鐘,少有高樓大廈時尚建筑,缺乏大都市的現代化氣息,但老軍營依然故我,歲月在這里不聲不息地流淌著,這里的今天總是在重復著昨天的故事。
? ? ? 老軍營是太原城生活的濃縮版,生活在這里的人最大也是最愜意的感覺就是便利。出門便是商販云集農副產品市場,時令疏菜、水果、肉食品到處有賣,可以隨吃隨做隨買。如果你身賴嘴饞,想一飽口福了,很簡單,一樣走出家門,眾多地方名吃、小吃任你選擇,孜然面、羊肉串、烤鴨、沾串串、涮牛肚、酸辣粉、麻辣燙、烤魷魚、黃芪大面皮.....小桌前一坐,一壺汾酒,幾碟小菜,想吃的美味來上一份,一幅小幸福的悠然畫面。
? ? ? 縱橫交錯的巷子里,兩邊全是建筑格式一致的磚混結構樓房,大多是五層高,歷經三十余載,已顯陳舊破敗。盡管其貌不揚,但這些住房卻是這里名符其實的“聚寶盆”、“搖錢樹”,一個五、六十平米的小居室,年租金2萬以上,一年租金頂得住初建時的總投資。這就是老軍營三大特色之一的學區房。小區內現有初中、小學各一座,因辦學有方而學名遠博,特別是小學“二附小”,很多家長變著法想讓孩子在這里上學,浩浩蕩蕩的學生隊伍以及他們后面強有力的保障大軍,自然是這里寸土寸金房價的推手。小孫子慕名來此上學,順了九牛二虎之力自不必說,居住在這里唯一一座高達32層的頂樓,一間100平米二室一廳的居室,一年租金就得3萬多元,對于吃公家飯囊中羞澀的工薪階層們,無不有“高處不勝寒”之喟嘆!
? ? ? ? 在這里,如果你重視投資,各色培訓班一樣俱全,英語、奧數、音樂、繪畫、書法??,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報不上的。而培訓費少則每堂課幾十元,多則上百元,這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常說“寒門出貴子”,勤奮、自勉成就了代代草根子弟,但時下,大有被萬能的金線所逆轉之勢,贏不了的“起跑線”,窮人孩子成才只能憑借自己的勤勉,再就是天賦了。
? ? ? 對于生長在晉南鄉村的我,與太原城有著難分難解的情緣。先前是往返省府辦事開會,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太原城始終象一位隱約在我夢中薄紗裊裊的情人。如今,兒子、女兒均在太原工作,這里有了我的家。近年,時常來此小住,當熬到退休,終竟還要成為這里的常住居民,“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人老了更象一片枯黃的樹葉子,到了隨風飄落的季節。
? ? ? ?大凡退休后第一要務是帶孫子,其它諸如“出門買菜,回家做飯。偷空溜彎,公園閑轉”,如此這般,無疑將成為新常態。
? ? ? 牽著小孫子的手,在兩旁停満了小車,中間人車混擁不堪的狹小的街道上閃轉騰挪,“不能讓孩子脫離大人視線,人雜車多時一定要牽著手行走”臨出門,老伴兒媳不止一次叮囑著這個基本原則,早送晚接,尊規守時,我一點不敢馬虎。由于“敬業”,得到小孫子的認可,說回老家,便嚷著要給我降級,欲把與我“天字一號”親的關系降格至奶奶之后。這便是這幾天我的城市生活,為退休后盡快進入角色所進行的實戰演練。所幸“二附小”離租房不遠,每天早上送完回家站在房間舉高臨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操場上的小學生們早操整齊的隊伍,清一色的“小黃帽”在初升旭日的照耀下,遠看就如盛開的朵朵葵花,一片金黃,醒目而好看。
? ? ? ?接送孩子的隊伍中不乏“老字輩”,大家一起享受著與孫輩們相親相處的天倫之樂,也承擔著涉及每個家庭這個說大不小、說小卻大的責任。
? ? ? ?孩子上學去了,空空如也的單元樓內便缺乏了生氣,整天價蝸居其中也悶得慌。也許是天生獵奇的秉性,也許愛寫寫畫畫養成的搜集資料的習慣,總喜歡與朋友或一個人漫無目的在街游蕩,逛車展、轉公園,看市井百態,聽平民閑話。沒有去過的圪拉,沒有走過的僻徑,住些一段日子,必然會足跡遍布,以前因此出門經常跑錯路,常為家人與朋友笑柄,我卻頑習至此難改。一天下來往往行走數萬步,心情自然舒坦了,但腿關節卻一直“咯咯咯”作響,表達著強烈的不滿,一顆猶覺亦然年輕的心,幾個已經老化磨損的身體關鍵部位,在激烈的碰撞中悲喜煎熬。
? ? ? 時值初冬,街邊楊柳樹不見了肆意飛揚的楊花柳絮。漫步在居民樓間的小巷子里,可以看到兩側長著高大的槐樹,樹干彎曲,疏散稀落樹冠,此刻已沒有了葉子,只有少許的槐豆夾凜凜寒風中瑟瑟發抖,卻堅守著不肯離去。
? ? ? ?“晝夜勤作息, ?伶俜縈苦辛。”古人如此哀怨人生。細細想來人這一輩子何曾有過舒心的曰子,從呱呱墜地到人生帷幕嘎然落下,一路走來,飽賞少年寒窗之苦,成長擇業之艱,工作生活壓力,世俗疾病煩擾,為人子(女),為人夫(妻),為人父(母),沒有那一段人生旅程是不需要奮力前行的。不要哀怨人生的艱辛,人生本來就是一次歷練,一場孤獨者的游戲。隨欲而安,適者生存,接受新環境,適應新常態,直面生活,調整、放松、淡定,就如這不甘掉落的豆莢兒,盡管已經干癟,最終仍然逃脫不了掉落的宿命,但這最后的堅守,依然是一道冬的風景。
? ? ? ? 老軍營一一這個曾經時尚、令人羨慕、裝有一代太原人夢想的地方,此刻我正匍匐在你的腳下,親吻你的肌膚,我想吆喝一聲:我來也!
? ? ?
? ? ?一一早上送孫子上學回來,順便爬了一下32層高樓,竟然一鼓作氣爬到33層(樓頂,又多一會跑錯路記錄)。盡管氣喘如牛,汗流夾背。但心里是滿滿的征服感,33層561個臺階,比之華山、泰山、黃山等眾多名山上千近萬臺階相比,那還不是小菜一碟。敲開屋門,心尚在"撲通",愉悅寫在臉上,"萬榮爭氣"!老婆劈頭蓋面賞了一句萬榮特產。 ?
? ? ? ? ?呵呵,笑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