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素封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65557/answer/3560198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我從2014年2月10日開始每天寫一千字,截止至2014年12月22日已有十個月。
每天千字文已經改變了我的生活,現在將我十個多月寫千字文的經驗寫出來,讓大家參考。
目的
我的第一篇千字文發在了知乎專欄,叫做《千字文的開始》,萬事開頭難,每天寫一千字看起來很艱難,我剛剛開始寫的時候也十分畏懼,想了很多的辦法來讓自己堅持,不斷在嘗試,不斷在修正,現在也還是在摸索,我知道我是在試錯,我也知道自己在進步。
每天寫一千字看來就像是一座不可以逾越的大山,所以第一步就要將心中的畏懼消除。
李笑來在《把時間當作朋友中》中提到了背單詞的方法:
在背單詞的時候,事實上,在做所有類似的必須記住大量信息的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由衷地把這件事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來做。
我的一個朋友曾跟我分享他的做法:當年他終于搞明白要拿到獎學金就得獲得GRE高分的時候,背單詞量要求嚇了一跳。他說,他用兩天才說服自己這應該是件快樂的事情。
一共要搞定20000個單詞,而因此可能獲得的獎學金是40000美元左右 且連續4年沒有失業的可能,那么每個單詞就值20元人民幣,這還只不過是算了一年的收入而已。
所以,他終于明白背單詞是很快樂的,他每天都強迫自己背下200個單詞,每在確定記住了一個單詞前面畫上一個勾時,他就想象一下剛剛數過一張20元人民幣的鈔票。每天睡覺的時候總感覺心滿意足,因為今天又賺了4000塊!
怎么把每天寫一千字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來做?
我把每天寫一千字當作是一件會給我帶來名利的事情。承認這一點沒有什么可羞恥的,有了名和利的誘惑,自己就會一直在寫,這才是重要的。
為成為一名作家而寫,為成為一名有影響力的人而寫,為以后能賺錢而寫……我不想對寫作的目的進行任何道德的批判,懷揣著目的而來并沒有什么錯,有共同的目標和行為,大家一起前進,彼此做伴,沒有什么不好。
我當時的想法是這樣的:
我堅信每天寫一寫必定可以提高自己寫作能力和講故事的能力,同時這也是一種個人的商業模式,雖然目前必定不能帶來受益,但是我相信未來必定會帶來好處。
接受自己本來狀態,不要死硬的堅持,我認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不需要堅持的,堅持有一種抗爭的味道,我想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變得讓自己更喜歡。
就像大禹治水的一樣,當問題想洪水一樣來到的時候,不能去硬堵著,死撐遲早會崩潰,洪水需要疏導,問題也要需要引導,給一個正確的方向,一點一點的分解,疏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我想分享的不僅僅是寫作的技巧,還有對待寫作的態度。我不能告訴大家每天寫一千字是一件很容易很快樂的事情。重復做一件事情需要意志力,改變自己需要勇氣,學習新的東西需要耐心,這都是要付出的。
有人反對有目的地寫作,認為寫作就是一種自然的表露,這種表露不應該帶有任何的功利色彩,對此,我也不打算辯解,我只是在提供一種方法,和而不同,你有你的方法,我有我的方法,我喜歡社會的多樣性,我有喜歡寫就寫的心情,我有為了前程而去專門去寫技術性文章的目的,我也有一步步向我偶像靠近的目標,這一切是促進我一步步地前進。
一步一步來,一千字有點難就從一百字開始,一百字從朋友圈開始,不要抱怨朋友圈老是雞湯,養生和自拍,你可以自己創造更好的內容出來。
一步一步來
一開始雄心壯志,沒有練手直接一上來就每天寫一千字,但是一周之后就就發覺沒有什么可寫,想著退出。
我就曾經經歷過這個階段。為寫而寫很痛苦,想不出要寫什么,有內容平時一個多小時可以寫完,沒有內容無病呻吟卻要花上幾個小時,這樣的每天千字文就變成了一件苦差事,越寫越難,越來越不敢面對,最后就放棄了。
所以,我想了一個方法,從易到難,從一點點開始,一步一步來。
朋友圈
千里之途始于足下,首先從朋友圈開始。
頻率
朋友圈是練習寫作的好場所,培養的是自己每天寫作的習慣,堅持每日寫一點點,有主題,有目的,有內容地寫,這樣持續一周,每天有時間的時候思考一日之所得,積累寫作的素材。
格式
我寫朋友圈的格式:【主題】+內容+圖片。用簡短的文字來描述自己的狀態,思考等。
我很少發純文字的朋友圈,圖文并茂的朋友圈會讓人看起來更舒服一點。同時我也規定自己每天發送不能超過三條,限制發送的條數是讓自己保證文字的質量,避免自己的朋友圈變成自己的心情絮語。
抱怨、傷心和咒罵不是我想看到的,也不是別人想看到的。要將自己變成一個有趣有用積極樂觀的人,從朋友圈的內容開始吧。
朋友圈與微博
或者有人會問,在微博上寫也可以啊,為什么要在朋友圈上寫?
我之所以推薦朋友圈是因為朋友圈是一個封閉的信息圈,發出的東西不容易被轉發的信息流沖散,別人更容易看到你的改變,支持你改變,甚至給出意見。
相對于在微博上的人微言輕,你可以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與其在別處仰望,不如在這里并肩。
時間線
我從去年開始就開始每日更新一朋友圈,寫千字文后不中斷。生活瑣碎,但仍有值得記錄的地方,小事多多,但也值得改進思考。
這樣,在朋友圈上建立起一條時間線之后,這樣當你回望的時候,就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
監督
每天一朋友圈看似容易,其實操作起來還有一定難度,需要找人監督,我就邀請一朋友作為監督人,請朋友來見證改變,如果中斷一天則做出懲罰。
當然,監督人也要負責為你提供建議,如果你當天晚上十點仍未發出朋友圈,無內容可寫,可向監督人求助,監督人可提供幫助,并可要求相應的物質交換。
監督的方法因人制宜,合適就好。
內容
以下是我總結的一些內容,可供參考。
(1)自我感悟或思考;
(2)圖文故事;
(3)知識分享;
(4)好文章總結;
(5)歌曲、書籍和電影推薦,注明推薦理由;
總結
當你習慣有主題,有目的,有內容地寫作之后,你就發覺,朋友圈簡短的語句(其實朋友圈可以發長文,但閱讀體驗不好)無法表達你的所思所想,這樣你就可以寫一些短文。
注意的是,這些短文必須只有一個主題,堅持寫有價值的內容,別人才會看你寫的東西,你才會進步。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思如泉涌,那得首先有泉水在下面;靈感迸發,那是因為他蹲在茅坑上也在思考;下筆如有神,也得讀書破萬卷。所以,每天寫一千字,這需要積累,這也是積累,一天天地寫,一點點地改變。
內容
在每天寫千字文的起步階段,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沒有內容寫。
每天寫一篇千字我視為之內容的輸出,如何保證每天有內容的輸出?答案只有一個:保證內容的輸入。
如何保證自己有固定的內容輸入?
思考總結
我在朋友圈曾經發過這樣一條信息:
「持續的日記該如何寫?」當天的主要行為,加上一點評論和反思。日記不太適合作為抒情的載體,更合適的功能是真實記錄生活的痕跡,用以分析、反思,然后自己才有可能提高。
如果按照持續日記的方法去寫,生活中的小事都可以提煉出一個主題。我寫千字文的目的是想讓我更加關注生活中的小事情,不再發泄情緒或者抒情。
每天留心身邊發生的事情,觀察事情的結果。生活、工作和親密關系,以上這些都給自己帶來各種各樣的感受,將這些東西寫下來。這是記錄,是總結,也是反省。
將圍繞在你身邊的東西變成你可信手沾來的素材,積累的東西越多,可以寫的東西就越多。
建議在手機安裝一個印象筆記的app,這樣你就可以隨時隨地記錄你心中的想法。我現在這篇文章原本在我手機中只是一句話「如何堅持每天寫千字文」,現在就變成了好幾篇的千字文。
除了記錄你的新想法之外,你也可以記錄下你一直想寫的題目,積攢起來。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雖然你不主動在思考,但是你已經在腦中開了一個頭,這些想法會在在你腦中后臺運行,就像是沙漏的一個口,點滴的構想會滿滿匯聚,時間一長,靈感突然就會來到,很多以前沒有想過的東西就會蜂擁而至。
對于以上的觀點,劉未鵬在《暗時間》中有提過:
如果你有做總結的習慣,你在度過一段時間之后總結自己在某某領域投入了多少時間,建議千萬不要粗略地去計算有多少天下班后拿起書來翻看過,因為這樣你也許會發現書倒是常翻,但領悟卻不見得多深,表面上花的時間不少,收益卻不見得那么大。
因為看書并記住書中的東西只是記憶,并沒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個事物,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這部分推理的過程就是你的思維時間,也是人一生中占據一個顯著比例的“暗時間”,你走路、買菜、洗臉洗手、坐公車、逛街、出游、吃飯、睡覺,所有這些時間都可以成為“暗時間”,你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時間進行思考,反芻和消化平時看和讀的東西,讓你的認識能夠脫離照本宣科的層面。這段時間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將會產生龐大的效應。
在這里,我也順便推薦劉未鵬的一本書,也叫《暗時間》,作者現就職于微軟創新中心,他從2006年開始寫博客,寫出很多高質量的博文,推薦各位到他的博客閱讀。
《暗時間》這本書的內容都可以在博客上找到,他的文章就是屬于常讀常新類型的,此書我已經閱讀過兩次。
對于思考總結的文章,大可以用一天的閑余時間來構思。早餐時間確定好寫作主題,中午休息想好文章的框架,晚上下班在路上完善一些細節部分,晚上就可以將這些想法寫出來,修改,配圖,這樣就將一篇千字文分割成好幾塊,看起來也容易操作,易于保持。
事實證明,一邊學習新知識,一邊練習寫千字文是比較好的練習方式,學習和寫作彼此相生:學習新知識產生新思考,激發新內容,寫作迫使端正學習態度,總結分享。
以下是我經常使用的網絡學習窗口,這些窗口不斷輸入新的內容,讓自己能夠每天產生新的想法,輸出內容。
簡書
2014年過年回來,在微信上看到了王佩的《每天寫一篇千字文靠譜嗎》。
2014年2月10日在知乎專欄上開始更新千字文,在第十天寫《千字文第10天總結》的時候,突然想回頭看一看,于是就發現了簡叔的這篇《如何堅持每天寫一千字》,發現了簡書這個平臺。
隨后我便在簡書陸續更新我的千字文,直到現在,我在簡書上更新的文章已經超過了14萬字,我曾經寫過一篇《在簡書書寫的可能性》來總結這個過程。
在簡書寫作的確會給愛寫作的人帶來改變,它教會了我使用Markdown語法,正確使用印象筆記,系統進行知識管理,翻譯文章……
如果你在簡書,我相信你也會改變。
印象筆記
我喜歡用印象筆記來采集文章,也充當Read it later的角色。印象筆記存放的文章大部分來源于優質博客和微信的訂閱號
所以,印象筆記對我而言是一個大大資料庫,每當我文思匱乏,找不到內容,無處著手的時候,我會首先翻看印象筆記,讀一篇好文章,寫一篇好文章的讀后感。
微信訂閱號
用過RSS閱讀器的都知道,其實微信公眾賬號就相當于RSS源,公眾平臺就是一個大大的閱讀器,以前是網頁端,現在是手機端。形式雖然不一樣了,但本質還是在推送內容。
訂閱一些優質原創的公眾賬號更有助發散思維,學習技能,做出改變。
雖然我說喜歡是不需要堅持的,但是持續地做一件事情還得有些技巧,外部做好監督,內心有自己的守則,最好的狀態就是讓自己的喜歡做的事情自然而然地發生,讓困難的事情變成一件容易的事情。
規則與監督
我寫的千字文主要在微信公眾平臺、簡書、知乎專欄、十五言和個人博客發表,一共有五個平臺。
也許你會問,為什么要發那么多的平臺?答案:我怕自己寫不下去,既然我在很多人面前已經吹過了我要每天寫一千字的牛逼,我就要完成這個牛逼。
相對于這個在外的規則,我也為自己制作了寫千字文的硬性守則:
1、每天至少寫一千字,如果寫不夠,湊夠它,無論你寫的是什么,如果寫得實在太差,就只發最好的部分;
2、每天至少寫一千字,要盡量寫得好一點,有主題,有內容,因為你必須發去很多個網絡平臺;
3、每天至少寫一千字,無論你的情緒有多么不好;
4、每天至少寫一千字,必須在每天晚上12點之前寫完并發出;
5、如果你實在寫不了一千字,允許有200字的浮動。
以上守則請參考使用。
這四條規則指明了一個方向,那就是要有「目的」地寫作。有「目的」地寫作的要求就是寫的東西需要有思想性,有建議性,還要有操作性。這三個限制大大地約束了自己的行為,也漸漸地養成了一些小習慣。
寫作建議:
1、當天寫的千字文最好在第二天的早上發,可以避免焦慮;
2、盡量不要寫流水賬,為寫而寫是很無聊且費時間的一件事情;
3、在適合的時候寫多幾篇千字文備用,以防假期和緊急事情;
4、千字文的長度適合分段寫,試著按SCQA分模塊寫。
需要培養的小習慣:
1、寫之前先畫一畫思維導圖;
2、做一個有心人,一張畫,一個人,一件事都可以寫出一千字;
3、將自己的想法迅速形成文字的能力,將寫一千字的時間控制在一個小時內;
4、建立學習地圖,系統地學習技能,將學習過程分享出來。
閱讀與寫作
閱讀和寫作是一個平衡的關系,如果你沒有找到寫作的動力,你可以去閱讀,如果你寫作的動力,你可以去閱讀,保持每天閱讀的習慣,一來可以保持新鮮知識和想法的輸入,二來可以讓自己看看他人寫作的風格。
有趣與有用
有朋友問我:「你能不能寫一些更加有趣的內容?例如寫一些小小說或者雜文之類的。」
我說:「我寫東西不是為了迎合讀者去寫的,是我能力寫什么,有興趣寫什么,讀者需要什么,我就寫什么。」
我寫文章偏向于技能學習類,個人認為是屬于有用的題材,而朋友所說的小小說和雜文則偏向于文學類,個人認為是屬于有趣的題材。我深知我目前的能力不能寫出有用且有趣的文章,所以兩者比較,我只能先選擇有用的。
能寫出有趣且有用的文章當然是我的目標,我每天一千字才一百多天,才剛剛起步。成為連岳或者王小波那樣的人我可能做不到,但是我相信我可以努力地靠近。
主題寫作更有利于持續寫作,好處就是確定一個大主題就可以著手了,再也可以不用絞盡腦汁去想今天寫什么,明天寫什么,挑戰就是需要在一個領域在長久的,全面的,深入的學習,過程可能相對比較枯燥,但是這對個人成長十分有幫助。
社交聚會
關于內容的輸入,我還要補充一點,除了之前說過自身的思考,還要有思想的匯聚,而社交聚會就是能夠提供寫作材料的線下場合。如果你不是想佩索阿那樣靠幻想就可以寫出令人浮想聯翩的文章,那么建議還是和不同的人進行交流,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價值觀交匯在一起,內心世界會更加豐富。
聚焦主題
持續地專題學習容易在另一個領域內得到成果,可以寫學習心得,可以寫經驗總結,可以寫行業觀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從零開始也好,深度剖析也好,從容易熟悉的地方開始,持續地寫下去,獲得的也就更多。
如果你想要學習的主題已經有相對完善的理論體系,試著去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和咀嚼,變成自己的東西,將學習的過程寫下來。
例如以下的就是我學習過留下的東西,我寫下這些學習的過程,一方面是留下學習痕跡,另一方面是讓自己要用的時候可以隨時的調出來。
(以下的系列文章皆可以在公眾號回復相應的數字查看)
提問的智慧系列
20140517:提問的智慧(一)
20140518:提問的智慧(二)
20140519:提問的智慧(三)
20140520:提問的智慧(四)
20140521:提問的智慧(五)
思維導圖系列
20140515:如何畫出一張屬于你的腦圖——我學習思維導圖的過程(1)
20140516:如何畫出一張屬于你的腦圖——我學習思維導圖的過程(2)
如果你想要學習或者寫作的主題尚未完整的知識結構,不妨從自己的角度來寫一系列的文章,建議有組織,有順序地寫,這樣不斷可以鍛煉的組織能力,還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讀者。
博客系列
20140502:我的博客時代
20140504:為什么你要寫博客?
20140505:怎么做到長期寫一個價值博客
20140511:如何搭建一個獨立博客——簡明Github Pages與Hexo教程
藝術系列
20140425:藝術中的戰斗雞 ——如果你不懂藝術(1)
20140426:雞和星星的故事 ——如果你不懂藝術(2)
20140427:喬布斯的藝術追求 ——如果你不懂藝術(3)
20140525:原來的藝術不是藝術——如果你不懂藝術(4)
自主學習系列
20140526:如何構建自主學習環境——這僅僅是個開始
20140527:如何構建自主學習環境——兒童與成年人的區別
20140528:如何搭建自主學習環境——實操指南
20140530:如何構建自主學習環境——個人學習部落
我喜歡別人喜歡我的文章,我喜歡我的文章有很多很多的評論,我也喜歡能寫出有數量也有質量的文章,我更喜歡我能寫出長篇大論有深度的文章,可是,我做不到。做不到怎么辦?接受這個事實,繼續寫,說不定你以后能做到。
喜歡與評論
要寫別人喜歡的東西嗎?
回答:為喜歡的人改變。不必去迎合別人的愛好,自己認為是對的就要去堅持。在現實中已經有那么桎梏了,在寫作這片凈土就要留給自己一片空間,別人喜歡的東西讓別人自己去尋找好了,自己要喜歡的東西而改變。
寫的東西很少人評論怎么辦?
回答:需要正視一個事實,「評論」和「自己要寫」是兩個獨立的東西,有評論固然好,那是別人在關注你的表現,如果出現的是「學習了」、「樓主厲害」和「mark一下」這樣的評論,我寧愿沒有評論,我更喜歡在評論中出現正確的指點和建議。寫就是寫,寫的動機不包含吸引別人的評論,在內心中培養起一種寫就是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喜歡不是報酬,評論也不是報酬,寫本身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報酬。
回復「20140315」,看一篇文章:《別人不喜歡你怎么辦?》
數量與質量
每天一千字是有要求地數量的寫作,初期的目標是寫,持續地寫,有數量持續地寫,然后才是有質量有數量地寫。每天寫一千字的初級階段就是有數量地追求質量。所以,在開始寫千字文的時候,就要明確一個事實:我們這些每天寫一千字的人們正處于并將長期初級階段處于千字文的初級階段。
就像大浪淘沙,寫得多,出精品的幾率就大一些,不寫就什么都沒有。一兩個月過后,你可以看得出那些是精品那些是劣品。
不過,也需要注意一個事實,因為評價標準不一樣,你眼中的精品并不是別人眼中的精品,反而是你某些隨意之作更能得到別人的青睞,所以,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寫得爛就不要發表,我的意見是,我寫的爛,你不喜歡你吐槽就好,你喜歡我也覺得歡喜,這么爛都有人喜歡證明我還有一些寫作天賦;我寫得好,你不喜歡是你不識貨,你喜歡我也高興因為這就是對我認可。總而言之,任你怎么說,我還是要寫。
總而言之,你就寫吧,在雞蛋和鮮花中前行。
長度與深度
千字文很長,長不一定有深度,但是會顯得有深度,就像裝逼一樣,你不必很牛逼,但是你可以裝得很牛逼,有些裝逼的人永遠只懂得裝逼,不會牛逼,因為他們只裝不做,而千字文你寫得越多,你就越顯得有深度。
量變導致質變這個概念我就不再說了,你知道的,重點在于長文常寫,深度就自然來了。
另外一個就是人們通常也喜歡分享長文,而不管這篇長文有沒有深度。從心理學分析,分享長文這個行為就是一種可以自我滿足的行為,閱讀長文,分享長文,這不單表示我有深度,還有耐性,還有分享精神。
所以,文章寫長一點沒有問題,深度遲早會有。
這有可能是本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對寫千字文的部分細節進行了一些補充。同學們,我只能幫到這里了,接下來看你們的了。
時評
有朋友問我為什么不寫時評熱點,其實我偶爾也寫時評,追一追熱點,但是時評是時效性極強,要求在短時間就拋出一大堆的東西,況且時評這樣的東西過兩周就沒有用的,所以,我不寫時評基于兩個原因,一是我能力不足,二是我想寫我成長的過程,這現在的我來講比較有意義。
自有人去寫中越關系的未來動態,我還是專心寫好屬于我的千字文。
配圖
如果文章需要配圖,建議選擇與文章主題相符,有意蘊的圖片,一般我會到以下的幾個網站去尋找圖片。
1、花瓣網
2、昵圖網
3、堆糖
4、pinterest
5、flickr
9、wallpaperscom
如果需要上傳圖片,那就需要一個支持外鏈的圖床,目前我只用一個:
七牛云存儲:免費用戶有10G空間
修改
每篇文章寫完之后至少最一次檢查,修改錯別字,修改語句不通順的地方,增加或減少對文章主題無關的內容,修改完之后,發表后再瀏覽一次。如果是在微信公眾號更新,建議每次群發之前做一次預覽,看看排版和標題的設置是否合理。
摘要
在每篇文章開始的地方做一個120字左右的摘要,微信公眾號的摘要限制在120字,這樣做的是讓讀者在閱讀你這篇文章早早知道你想說什么內容,并不是人人都喜歡讀長文。長文給深閱讀的人,摘要是給淺閱讀的人,兩者要兼顧。
可以寫的內容
如果看到這里你還不知道你能寫什么,我再給一些小提示吧,以下都是可以寫的內容:
1、回顧一下自己寫作的經歷
2、寫你最看的電影、書籍和音樂
3、寫一寫你最好的朋友
4、在知乎找一個你感興趣的話題聊一聊
5、寫一寫你不同時期的自己
6、描述你最近一件讓你開心的小事
7、寫一寫你最近在學的技能
我的千字文總結
關注公眾號回復以下數字,可以看到我對千字文寫作的思考。
千字文系列
20140214:千字文的開始
20140220:千字文第10天總結
20140223:每天千字文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20140227:書寫是為了更好地思考
20140228:為何而寫
20140314:千字文寫作的階段總結
20140419:每天一千字能寫多久?
20140421:基礎只靠一樣東西:練 ——淺談學習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