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畢業于四川大學計算機軟件專業,1997年進入長虹,目前是長虹軟件與服務中心的負責人,同時還擔任四川虹微技術有限公司、綿陽科技城大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和深圳易嘉恩技術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總經理,在大數據、信息安全、移動應用、云計算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早些年我也是手把手的在做軟件,后面這幾年都在做軟件相關的技術管理,總的來看,我好像都在和軟件打交道,也一直在打交道,而且未來可能還要打交道。”
十九年前,畢業于四川大學計算機軟件專業的劉東進入長虹,當時長虹的軟件人員總共只有10人。而今天,作為軟件與服務中心的負責人,其團隊人數共約720人,增長了70多倍。從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軟件的需求在不斷地增加、軟件行業在蓬勃發展。
軟件是工具,業務要先行
技術和業務經常是大家拿來討論的話題,一些人認為技術可以改變世界,應該堅持技術驅動;另一些人則認為業務是技術應用的前提,應該先有業務再有技術。對于二者的關系,“我認為業務說了算,軟件是工具,不應該凌駕于業務之上,所有的東西要根據業務的需要去調整軟件方案。”劉東說,“在我看來,再牛X的技術如果沒有牛X的業務在前,你再怎么吹噓自己牛X,沒有上戰場都是沒用的,因為一旦上戰場有些方面的問題可能就暴露出來了。”他崇尚在「戰斗當中學習」,反對只有理論、不實戰的方式。
這或許也與他19年的長虹從業經歷有關,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劉東經歷了從電視機芯軟件開發、DVB機頂盒軟件開發、投影電視機芯軟件開發、用戶管理系統研發到多媒體數字電視技術等不同領域的創新和發展。回想過去的工作經歷,
“當年做機芯軟件的時候可以說是見證了長虹整體業務的輝煌。那個時候我們在行業里技術數一數二、名頭數一數二,個人和團隊都獲得了很多證書,而且當看到朋友家里面用的產品可以告訴他那是我做的時候,那種感覺是相當自豪。”
他也談到,近些年我們談的比較多的是服務,說服務是趨勢,但在早些年甚至現在,真正賺錢的還是在“產品+服務”上,服務固然重要,但產品也一定不能丟。
大數據不能脫離業務,信息安全還在路上
現在大家都在談大數據、信息安全,各大互聯網公司紛紛在這些領域進行布局,傳統企業也正在將其鎖定為轉型發展的方向。但是在劉東看來,大數據就是一個炒概念的東西,光說數據或者光說大數據那是不行的。數據如果脫離了業務,它其實沒什么價值,你如果單把采到的數據拿出去賣,可能會出現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安全問題,直接將某些敏感信息不經意地就透露出去了;另一方面別人也不會為沒經過任何加工的數據去付費。一般,人家往往會說,你的數據給我來做業務,我給你分成,但是你敢輕易給嗎?別人會輕易付費買嗎?所以,“我覺得大數據雖然處于風口、很熱門,但是它不能脫離業務。”劉東說。
“對于信息安全來說,目前我們整個行業的安全水平、意識、技術和法律都還不太健全,我們現在還在路上,沒有絕對安全,也沒有說安全可能做到哪天就可以不做了,我的判斷,有可能哪天大數據概念不會火了換成另一個新的概念,但安全一定會火,它一定會是持續的。”
目前,信息安全在全球各行各業由于細分嚴重,基本上都沒有太大的壟斷巨頭,雖然整體量都不大,但又是必須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
再回過頭看大數據的安全,數據安全的界限一定是輕易不能逾越的。在長虹軟件與服務中心,也培養了一支白客團隊,他們都需要簽保密協議和法律條款的協議,因為白客和黑客只是一念之差,他很容易就可能從一個守衛者變成偷盜者,所以在做大數據時劉東反復強調安全問題,一方面是組織不能輕易去觸碰它,另一方面是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保護數據安全,不能出差錯。
管理偏中庸,走群眾路線
“做一件事之前要先做好人,我認為自己應該不是那種喬布斯類型的,為了做到極致自己可能很偏激,我的性格偏中庸。”
這是劉東對于自己的定位。同時他也將中庸之道運用到了團隊管理里面,允許大家在工作中犯錯,堅持走群眾路線,跟大家打的火熱。
他向筆者也講述了發生在他們團隊的事情:我們團隊的一個成員非常賣力,頭一天晚上我倆一起加班到兩點多鐘才回家,第二天他又按時到位了。之后他在官網商店后臺調整發放老用戶積分的時候手一抖,點出去大概價值51萬元的積分。這些積分只要用戶沒有使用,想撤下是可以撤下的。所以,我一邊制止了大家在群里的相互指責,一邊告訴這個成員“在沒挽回之前他所有發出去的錯誤我全部承擔”,從而打消他的顧慮、讓他抓緊挽回損失。很快他把數據回滾了,因為及時采取措施,所以用戶在上面只使用了500元人民幣的積分,一下子就把損失挽回來了。
“通過上面的事情,我想說在團隊里面,我允許他們犯錯誤,他犯完這次錯,今后應該會更嚴謹,我不會因為別人這么一次犯錯就去否定他。”
在團隊里面,他倡導二進制的軟件文化:第一個“二”指軟件二進制,即0和1的世界。第二個“二”是希望大家可以快樂的工作,只要不出格,可以隨便弄發揮自己的創意。因為團隊的平均年齡是28歲多,還是偏年輕的一個團隊,所以希望他們可以在工作中比較開朗活潑。第三個“二”是指要嚴謹認真、非0即1,不能出錯誤。比如說,同樣的條件下,如果硬件出錯可能只需要用工具把它換掉就好,但是軟件出錯誤也許會帶來災難性的、不可恢復的故障。
經過近一兩年的努力,軟件與服務中心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團隊規模擴大到上千人。對于如何發現、解決員工面臨的困惑或問題一事,劉東認為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加強管理和溝通。之前新員工入職的時候,我都會給他們進行一個PPT的講解,在PPT最后一頁會放上我的QQ、微信、郵件等所有的聯系方式,他們有任何疑問可以隨時找我溝通。最近也正在寫一封郵件叫‘致員工的一封信’,一方面感謝大家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聽到大家在團隊項目中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對所看到的一些不良現象或者好現象的想法和建議。我相信給每位員工發送這個郵件至少可以讓他知道有這樣的渠道可以反饋他的問題。”
隨時看到微信、QQ上有信息時都會及時處理,他已經成為一名手機控。無論多晚他都在群里發言,多早都在發帖子,每次睡覺前在群里看到的最后一句話和醒來的第一句話基本上都是他發的,這是同事們對于劉東的描述。
打破四川信息閉塞,營造本土技術氛圍
歷經58年沉浮的四川長虹集團緊跟時代發展的趨勢,現已成為集家電、IT、通訊、核心部品、電子軍工等產品為一體的綜合信息家電企業集團。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企業轉型是大勢所趨。對此,劉東覺得傳統企業需要在組織響應速度、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這三方面來進行調整和改進。
“我們習慣了傳統的行政管理,在各行各業都是分級別的,它代表經驗、地位等,但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很多東西它允許試錯,你先交出去一旦有反應再盡快修改。這是需要我們去調整的地方。”
劉東還認為,隨著行業日趨激烈的競爭,對于傳統企業來說管理2.0的時代已經到來。在過去,一些制度執行兩年之后大家可能會養成習慣,認為一些現象是順其自然的,但是在這里提醒大家要不斷進步、注意規范、不能隨便踏入禁區。
另外,傳統企業的管理要進入精細化,雖然在互聯網時代下,你獲取信息的渠道比較多、速度比較快,但是面對面交流一定是高效的。
“我覺得我們還是缺少一些機會、信息比較閉塞,所以今年我也加入了一些組織如EGO、CDO(四川數據聯盟)、全國CIO聯盟等。在這里也希望可以通過高端技術人聚集和交流的組織EGO來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伙伴,與大家一起帶動四川甚至西南地區的技術氛圍、拓展高效的信息渠道。同時也希望在面臨一件我束手無策的事情時,發到EGO會員群里,這個問題可以馬上解決。”
注:原文于2016年12月21日首發于公眾號EGONet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