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只對一半」堅持的第19篇原創文章
上一篇是
早上看到有個朋友給我留言,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懂得取悅他人,還有自戀。
不過,我藏在心底里,沒有跟他去探討這個部分,而是給了他這樣的回復。
這讓我想起了幾個人,雖然情況不同,但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淺顯的以為自己看透了,所以覺得活著沒啥意思。
別美化林嘉文這樣的死亡,他和江緒林很像,有很好的思考,但卻缺乏豐盛的生命體驗,難以和人建立關系,從而活在頭腦編織的孤島中。不是看得太透徹而死,而是還沒體驗過什么叫活著。耐心一點,慢慢來。如有來世,愿他們活得真實精彩。 ?——武志紅
我則認為:人要活的有些欲望,對世間有所留戀,才不會輕易離開!
或許有人問:欲望不是不好嗎?
我想說:欲望沒有好壞,貪婪才會讓人走向墮落和絕望。
有欲望,能讓自己活得更有動力,而動力說明了一個人的生命力狀態。
那些生命力強的生命,都會帶著希望活好每時每刻,不會過分關注失落的無意義的念想。
圖文無關
陳老原本是個孤傲的人,從小到大都很自戀的覺得身邊人不過塵埃罷了,他說自己早已看破紅塵。
這,看起來是接近本質的大實話,可是一個人是什么姿態很重要。
不食人間煙火的陳老不屑跟跟周圍人打交道,他總是不以為然,顯得與他人格格不入。
陳老成了“看破人類是塵埃”的“高人”,周圍人就成了他眼中的“塵?!绷T了。
直到晚年的時候,陳老生了一場病臥床不起,沒有人來看望他(包括他的子女),他吃喝拉撒都成了問題,生命危在旦夕。
村里有個好心的大娘便好心地照顧他,給陳老端水送飯,細心的照料他吃喝拉撒睡。
時隔幾個月后,陳老的心像冰山一樣被融化了,他眼含淚水終于幡然醒悟:“原來我跟大家還是一樣,我會有痛苦,我也需要被人照顧,我也會感動,我也有求生的欲望,想繼續活下去。如果還能重新年輕的活一次,我會選擇到處多走走,多看看不同的地方,多認識不同的人,跟他們做朋友,也會以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們,去體會體會生命本來該經歷的一切.....”
那天的陳老,說的話比半輩子的話還多,真叫人覺得意外。
此后,陳老像變了個人似的,態度像是從冬天轉為了春天一樣,周圍的人愿意跟他交流了,子女也會來看望他。
他沒有想到,這原本普通的生活,卻在一次痛苦的生病經歷后,才實實在在的體會到。
原以為像“塵?!钡娜藗?,如今在他的內心當中像陽光下的參天大樹一樣偉大的聳立著。
他的姿態變了,看什么都變的不一樣了。
人,只有活得有平等心,不過分取悅他人,也不過分以自戀的姿態瞧人,才能活得寧靜、愉悅,真正活出真正有生命力和綻放的自己。
人的一生說短很短,漫長也漫長,著實有趣,還需自己多經歷多體會。
愿你活得比誰都有生命力。
說了這么多,你有什么想說的?
歡迎留言評論。
「只對一半」微信號:zdyiban
世間真理,只對一半;
透過現象,看到人性。
點滴生活,匯成故事;
記錄分享,人生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