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可能不是每個選擇都是你愿意或喜歡的,但每一次別無選擇可能會讓你離更好的自己近一步。
對面的馬路最近在鋪設路面磚,工人們大概都不知道我一直都是對面辦公室玻璃窗后的那個觀察者。
幾輛破舊的摩托車都會在早上八點多停在路邊,隨后工人們就開始搬磚、運磚的工作,那些水泥的磚塊看上去很沉,每次搬磚的叔叔都是彎著腰把一塊一塊的方磚放進小斗車里,一車也就運個十來塊的樣子,運得近的可能就幾米,遠的地方幾十米。
另外的工人則負責把路面灑滿水,然后鋪一層沙子。在用尺子量過和定位之后,剩下的兩個工人則是負責把磚塊平放在鋪好的沙子上,擺整齊,這樣一個小團隊一天下來可以砌10-11列,每列就是20多塊的樣子,有時候晚上還要加班。
我也偶爾看到有婦女加入到他們的隊伍,鏟鏟泥沙之類的,三五鏟可能還好,一天下來不停重復一個動作的時候,我都替她腰疼腰酸。可能作為女性,多少有些敏感,不知怎的,不自覺想到自己的母親和每一個辛勤的人。?對于我這樣一個腰有問題的人而言,更是分分鐘下崗。
1
我們的選擇,有可能是別無選擇
越長大,越能接受自己的普通。我們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沒有背景也沒有驚人的智商,我們或許就是那個輸在了起跑線上的人。那又怎樣呢?
即便沒有,還是要面對生活,努力啃書、學習、工作,做著很多人眼中毫無意義的努力和掙扎,賺著糊口的收入,過著寵物都不如的日子,畢竟,這就是生活。
我不知道這些工人背后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我的父親也曾經是其中一員,他做過很多的工作,其中一份就是給人看守房子。眼看離年底還有一段時間,母親勸說父親出去找點活,好賺點錢過年,父親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到處打聽,其實我也是有一次打電話給他才知道的這個事情。
父親透露他人在江西,我當時還調侃他怎么有雅興出去游玩來著。父親說不是,找了份差事賺點過年的開銷,他給人家看大房子,挺輕松的,只要保證主人財產安全就好……
電話這頭的自己難受得說不出話,快過年了還要看護著別人的家,幾個月回不到自己的家……但與此同時我也很清楚,每一個選擇的背后都有一個不得已的原因。
2
沒有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
曾經有一個很經典的腦轉,說是如果置身一個頭頂有蟒蛇,河里有鱷魚,身后有巨獸的情境下,你會怎么選擇?這個場景似乎像極了我們的人生。
很多時候,我們也是在這樣舉步維艱的境地里生存和尋求希望。
就像《翻滾吧!阿信》電影的主演彭于晏,用一句臺詞形容就是:“如果你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機會,就要用盡全力!”?當時劇中有大量體操動作不是非專業人員可以完成的,幾乎沒人敢接,但彭于晏不管這么多,因為他知道這于他而言,是唯一翻身的機會。
當時為了拍這部電影,彭于晏苦練了八個月,每天堅持十多個小時的體操訓練,為了保持身材,更是只吃不加任何調料的水煮餐。所以才有后來劇中每一個體操動作的完美體現!而也是憑借這部劇,他入圍了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而這一段經歷正是出現在他和經紀公司產生合約糾紛,整整一年沒有拍戲,欠下五千萬臺幣的情況之下。自這部電影之后,彭于晏一炮而紅,很多戲也因此找到他。他也因為自己接拍的每一部劇習到一種新的技能,這些技能都是在自己不會、沒有選擇的情況下練就的。
所以,誰能說沒有選擇不是最好的選擇?走投無路的時候,你會擠破腦袋去給自己找一條出路。要么讓自己的商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要么讓自己的方案獲得上司的認可,要么讓自己的客戶簽訂合同,要么讓自己比競爭對手有更多的機會等等。
3
選擇只是開始,更多的是后來
人是個很奇怪的動物,要么不敢開始,要么開始了沒有后來。開始了,你已經擠掉了很多的競爭者。開始了但是沒有繼續,你還是會被人擠掉,這就是社會的生存法則。
前面講到的彭于晏,如果只是接拍了這部劇,但沒有用盡全力去苦練每一個動作,導演們能看中他身上的這一個特質嗎?拍電影《海豚愛上貓》的時候,他演完戲就馬上拿到了海豚訓練師的資格證。
拍電影《破風》的時候,他每天騎行6-7個小時,都是超過導演要求的任務量去訓練,幾乎把全香港的山都騎遍,考下了場地專業賽車手證。拍《湄公河行動》,更是學會了泰語、緬甸語和射擊。彭于晏曾經說:“我就是沒有才華,所以才拼命”。沒有付出,會得到專業的認可嗎?
4
回到現實中,我們都只是普通人。一個名人尚且如此拼命地選擇和努力,我們有何理由懈怠?
在我的電腦屏幕下方貼了一行字:我害怕學習的人,他們的一小時,可能就是我的一生。對于有能力的人而言,你以為的奇跡,不過是他的日常。成熟的人會接受這個事實,然后去埋頭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不求奇跡,但求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好一點點。
答應我:
別讓自己在舒適圈里安逸一生。
Don't let anyone rush you with their timelines.?不要讓任何人擾亂你的時間/節奏。
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