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華文化昌盛,文學繁榮,幾千年的創作與傳承、開拓與研究,沉淀和沉積的精粹和精魄,榮耀了華夏文明,并源源不斷發祥中。
譬如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就有紅學專家前仆后繼地發掘其精神內涵和文化實質,加以探索發現,旨在突破縱深,鉤沉人文核心,引索出草蛇灰線的各種鏈條,揭開更多的“紅學”秘密。這種文化探佚主要以作品為主。另一類則是專注人物精神形象的捕捉和延展,放大可見鏡面,折射人物內在品格。有研究者說,民間有諸多傳說的蘇小妹,便屬于后者。她所具象的人物,其實就是蘇軾在老百姓心中的影子投射。因為,從有關史料記載的蘇氏家譜中,尚未有有力證據證明蘇小妹真實存在過。
到底歷史上有沒有蘇小妹這個人物,現在下結論也尚早。但是,蘇軾有一位姐姐名八娘,這是有根有據的。他在《乳母任氏墓志銘》中有道:
趙郡蘇軾子瞻之乳母任氏,名采蓮,眉之眉山人。父遂,母李氏。事先夫人三十有五年,工巧勤儉,至老不衰。乳亡姊八娘與軾,養視軾之子邁、迨、過,皆有恩勞。
撰寫墓志銘,蘇軾一生有的放矢,鮮有落筆。然而,為乳母任氏立碑撰文,蘇軾流露的情感是恭敬的、濃烈的、哀思的、感恩的,懷了無限追憶的。他說任氏不但服侍母親程氏有三十五年,從姊八娘始,到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女們,任氏都有撫養恩情,一直不離不棄陪伴蘇家人。從銘文中,感受到了蘇軾視乳母任氏采蓮為親人的摯熱情感,同時,亦捕捉到了一些重要訊息,那就是蘇軾有一位名八娘的姊姊,這位姊姊雖早亡,但是他們曾一起生活過。至于有沒有蘇小妹這位妹妹,蘇軾只字未提。
試想,如果蘇軾真有這么一位妹妹,乳母必然亦是照看過的。不過,再仔細斟酌,不是也沒有提到任氏帶過蘇轍嗎?于是,關于歷史上蘇小妹是否真實存在過的命題又回到原點了。
歷史卷冊上的各種碎片聚焦,大致能印證的是:蘇洵和程氏共有過六個孩子,軾和轍成活,長子景先和兩個女兒早夭折,有女八娘嫁到程氏后家后亡故。而蘇洵一直認為八娘的早逝與程家不愛護有關聯,怨恨于此,讓本來親上加親的兩家人最終老死不相往來,這種積怨可憐了程氏,左右難圓,各種不是,因而有人猜測,程氏過早去世或與此也有些關系吧。
02
有研究者說,在蘇軾的人生故事里,如果沒有蘇小妹的襯托與渲染,怎能影印出一位風趣、幽默、直率、豁達、樂觀的東坡先生呢?
這小妹魅力何在,何以有她,蘇軾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何以有她,蘇軾的形象更是出神入化,關于她的傳說到底有多傳奇,不妨了解幾個有趣故事,或能從中體悟到一二了。
傳說之一:蘇小妹智斗蘇東坡。
不管是文學中、還是戲臺上,以及銀屏上的蘇小妹都是聰穎智慧、文采斐然、膽識過人的奇女子。她不但熟讀子史經書,而且口才卓著,一張小嘴從不饒了哥哥蘇軾。于是,斗嘴打趣,便成了兄妹倆增進感情、豐富生活的樂子。據說,有一次,蘇軾看到蘇小妹從閨房中出來,無意間看見妹妹額頭突出,眼眶深陷,烏黑黑的眼珠子滴溜溜的特別有神,見此,蘇軾興致即來,詩興大發,笑吟吟張口便道:
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
蘇小妹長相的“缺點”,蘇軾寥寥二十八個字就概括完全了。說小妹額頭前突,人未到門口,前額倒是先碰到了。眼睛凹深,如果流淚,根本無法擦拭,只能在眼眶中打轉,形成兩道“泉水”。
女孩子最怕別人說自己的弱點,特別是不美麗的地方,何況這是公開的“挑釁”。蘇小妹打心底不高興,但是她并不聲張,也不急著反擊,先看看哥哥鞋子,再看看哥哥臉龐,然后眼光落到了哥哥的衣裳上,計上心來,笑著說:
一叢哀草出唇間,須發連鬢耳杏然;
口角兒回無覓處,忽聞毛里有聲傳。
不修邊幅、隨性狂矣的蘇軾,終于被妹妹抓了一個正著。絡腮胡子亂糟糟的蓬松松的枝椏在臉上,用四川方言便是“胡子八叉”的。雖然也說道了哥哥,小妹仍然不覺得不夠解氣,于是又生一計,隨即再道:
天平地闊路三千,遙望雙眉云漢間;
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
這一描摹,蘇軾的長相隱約可見了。原來,他的額頭扁凹如“平川”,面相開闊有“三千里”,眉毛遙對如隔云相望,臉長的去年一滴情人淚今年還沒有流到腮邊,詩中調侃的蘇軾異于常人,五官搭配極不協調,長相奇特很不和諧,這一招損其面目不好看,小妹詩作手法確是活靈活現,精彩十分。
只聽得蘇軾“哈哈!哈哈哈……”大笑幾聲,蘇小妹扯扯衣角“嘿嘿”也樂開了花。這兄妹倆,不抵對對方到“不投降不罷休”啊。
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兄妹間亦是要守禮數的。
蘇家兄妹如此自由打趣、百無禁忌,看來,故事不單是要表達他們的感情深厚,更想說明倆人的長相特點,特別是蘇軾的形象特征。當然,若再深度挖掘,或許,蘇家的家庭氣氛和家庭環境,以及教育環境,還有“家規家教”等情況就一目了然了,這不是一個“遵循禮數、循規蹈矩”的家庭。故事以這兩首詩歌為圓點,賦予了蘇家人平等、開放、自由的諸多想象。而在另一個故事中,得到了再次體現和印證。
03
明代馮夢龍的《醒世恒言·第十一卷·蘇小妹三難新郎》中提到:說蘇軾有個妹妹叫蘇小妹,聰明絕世無雙,后來婚配秦觀。倆人大婚時,蘇小妹出詩、對考學新郎官,答不上來就不能入洞房。這秦觀是誰?歷史上人稱秦少游,宋代著名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與蘇軾亦師亦友,文學成就相當高,詩文留存頗豐。蘇小妹想難倒這么一位大才子,不是為難了自己嗎?
非也。正是如此,這一出戲才從古演到今,長盛不衰。
據說,第一、二題目,秦觀都順利地接上了,到了第三題“閉門推出窗前月”作對時,秦觀好長時間都對不出來,正急得抓耳牢騷時,只聞水缸一聲悶響,水花一陣濺起來。秦觀頓悟一笑,連忙揮筆寫下了“投石沖開水底天”,隨即,一聲“吱呀”,新房門開了,里間燭紅搖曳,佳人蓋頭更艷麗。
其實,歷史上的秦觀與蘇軾相遇時,軾已經四十三歲,觀二十有九,早有婚約,夫人名徐文美。蘇小妹與秦觀的愛情故事,真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宛若一道虹彩,曾炫麗、繽紛、耀眼、燦爛過宋代的天空。而其故事的編排與演繹,恰好體現了蘇軾在交游中的另一面,坦誠、交心、懂得。
關于蘇小妹與佛印禪師對仗交手的,亦不乏看點。蘇軾也是其中角色之一。
一日,蘇軾與佛印一起參禪念佛。兩人對坐,蘇東坡心血來潮,問禪師:“你看我現在禪坐的姿勢像什么?”
禪師曰:“像一尊佛。”
回答正中蘇軾下懷,他好不得意。禪師反問道:“那你看我的坐姿又像什么呢?”
蘇軾毫不思索回答道:“一堆牛糞!”禪師不言,只微微一笑。
蘇軾回家后,得意地告訴了蘇小妹今日“打敗”禪師的好消息,不料小妹聽后,非常鄙夷地對哥哥道:“哥啊,今天你輸得老慘呢!”
心中有佛的人,看誰誰都是佛主。反之,你眼中看見的什么,便是你心中的體悟的具象。蘇軾看佛印是牛糞,他心底一團牛糞包圍著,不潔不凈,何來佛性。
民間說蘇小妹,必與蘇軾不分。
道蘇小妹,定有蘇軾在場。是蘇小妹渲染了蘇軾的性格和氣度,還是蘇軾活潑了一位可愛、調皮、樂觀、活潑的蘇小妹。蘇小妹是蘇八娘曾經的影子,或者說她就是蘇軾影子的化身,扎根在了世世代代老百姓的心中,一個平凡化了的在我們身邊的蘇軾,他置身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從來與現實、社會、生活不曾分開。
大家好,我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曉英,摘自江曉英的新書《靜下來,找回初心》,支持原創原創,轉載請聯系我的助理慕新陽
喜歡我的文字,就送個“喜歡”給我吧!
發現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