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幾天高溫的煎烤,終于在昨天夜里這個夏天迎來了一場雨。不大的細雨,滋潤了田間剛剛種下的莊稼。猶記得那年年幼,那個夏天就一直下雨,那個時候大人們叫連陰雨,下了有20多天,夏天都過去了三分之一。從那以后到現在就再也沒有下過那么久的雨。托下雨的福,水坑里的水漲的高過地平線,里面的魚兒在地上,田間歡騰的跳躍著,我們一幫小孩子就日以繼夜的去捕捉這些魚。那是個美好的夏天,從此我們就都喜歡上了下雨天,尤其是夏天的雨。
下雨天還可以洗凈現在的霧霾,讓這個城市變的更干凈。泥土的芬芳只有在剛下過雨的那半天里才能飄滿大地,這個城市才讓我感覺更親切。才知道不無論高樓如何密布于寸土之間,總有空間讓我感受這個城市。比起烈日炎炎,下雨天,整個房間也被調整為涼爽模式,空氣足夠濕潤,夜晚終于不用在口干舌燥。晴天的時候,樹立在道路兩旁的一花一草最重要的職能怕是過濾灰塵或者現在流行叫吃土吧,一場雨能夠讓它們煥發新的生機,放佛它們也感受到了久違的滋潤。它們也能夠重新發揮本來的只能,所到之處皆是風景。一個人漫步在雨中,聽著雨水的聲音,置身其中,就像整個世界都安靜了,只有內心的滴答聲。
播種和收獲永遠不會是在同一個季節。人們播下了作物的種子以后,便期盼著下雨滋潤,好讓作物扎根。作物終于久經埋藏,破土而出之時,又渴望一場雨,來滋潤幼苗,好讓它漲的更快。風調雨順從來都是莊稼人所夢想的時節,因為他們需要。大部分城市卻只向往風和日麗,兩種狀態。所以城市人大概永遠不會期待下雨,因為他們覺得下雨耽誤工夫,下雨出租車會漲價,下雨交通會堵塞,下雨他們就不能有效的工作,似乎下雨成了他們完不成任務的借口,久而久之,下雨天就懈怠起來,似乎下雨天就適合慢生活,下雨天就適合取消計劃或者延期舉行,下雨不知不覺為城市背了鍋。天上貌似存在一個智者默默的關注著大地上人們的一舉一動,平衡城市和農村,既不讓城市全年都是風和日麗,也不讓農村全年風調雨順,而是同一片天空,隨機的演變風雨日出。擱到20年前,或許農村人更希望風調雨順,因為風調雨順了他們的莊稼就能夠足以支撐整個家庭全年的支出。而現在人們變的不那么期待風調雨順了,因為即便是風調雨順,農田的產出也遠遠滿足不了家庭全年支出了。生活的壓力正在席卷任何一個角落,似乎城市不希望下雨也是因為城市需要人們勞作維持正常的秩序,而下雨讓人們歇息起來了,城市放佛在下雨的時刻慢了下來。
不管科技如何的進步,人們還是掌控不了天氣,只是能夠在天氣變化之前做出預測而做出相應的應對。倘若科技改變一切,那這個世界還有人和這回事嗎?天時,地利,人和永遠是社會向前發展的內在機理。任何時候上天,大地,人群都是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