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陌陌上看到一個留言:“所有的工作核心都是銷售”。
細想之下,恍然大悟,此句竟是道出了工作的真諦!
面試的時候,我們會極力向面試官推薦自己,其實這就是一個銷售自己的過程,把自己兜售出去。有的人在簡歷制作、面試溝通方面只能對自己的工作內容平鋪直敘,有的人卻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洞察對方的業務需求,詳細闡述自己能解決這些問題的原因。很顯然,不管是面試官還是其它人,都更容易被后者!
要想獲得對方的人認可,你所呈現出來的魅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夠讓面試官為你的魅力所折服,這才是面試的最高境界!對于性格內向的人來說,面試有一個天然的障礙,不是他們的能力無法勝任崗位,而是缺少能夠正確表達自己的方法。
工作上,很多崗位都帶有銷售的性質,做運營的需要取悅于粉絲,做品牌的需要取悅于用戶,做市場的需要取悅于合作搭檔,這些崗位都帶有銷售的性質,區別在于銷售的方式和對象不同,同銷售崗位的區別在于前者是間接銷售,后者是直接銷售。
從個人的職場發展來看,大多數人最終的歸屬都是"銷售"。因為在國內的大環境下,"35歲"的職場潛規則卡死了大多數人的職業發展之路,技能型人才的發展強烈依附于企業,但是其價值會隨著個人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貶值!最終要么提前實現財富自有,要么轉型銷售,要么直接去創業。銷售型人才,會因為其資源的積累和控制,價值會越來越高,對企業的依賴會越來越小。
所以對任何人來說,一定要主動培養自己的銷售思維,因為這是保證自己未來發展的關鍵能力。
我的職業生涯是以"內容"起家的,創作過很多不同類型的內容,產品的、營銷的、熱點的......曾經一度以為一篇好的文章應該觀點清晰,結構明了,后來逐漸明白一個道理:“不應用單一的標準評定一篇文章的質量”,因為不同的平臺對優質內容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對媒體平臺來說,有見解有深度的內容會比較受歡迎;對很多企業來說,能帶來獲客和轉化的內容才是需求。很多內容運營人員都是為了創作內容而創作,完成規定的內容就完事,實際上這樣的內容不僅價值不高,對自己的成長也頗為不利!
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創作方法,銷售思維能夠幫助我們很好地洞察業務需求和用戶需求。現在的我在服務企業的時候,一定會多從"銷售"的角度思考內容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