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怦然心動如往昔,借我安適的清晨與傍晚”
?——謝春花《借我》
1
聽謝春花,源于朋友發(fā)給我的一首《借我》。
據(jù)說循環(huán)多少遍都不會煩的歌,我卻在忙亂很久后的某個午后才翻出來聽。
朋友開玩笑說過一句話:有些姑娘再美,沒有感覺也不會喜歡,頂多是短暫的欣賞。我卻覺得聽歌也是同樣的道理,有些歌大家都說好聽,我每次都未必聽得順耳。可有些歌,一聽便傾心。
這首《借我》便是讓我聽了第一句就有感覺的歌,說是恬淡似乎不妥當,說是沉靜也無法盡描其聲,很難找到一個確切的詞語來描述她的歌聲。
不像王菲的靈魂天籟,不像陳綺貞的甜膩粘稠,沒有刻意的沙啞嘶喊,也不是一聽就能抓住耳朵的獨特音質(zhì)。她更像一個午后給你講故事的人,溫暖而走心,把所有的情緒一塵不染地傳遞給你,讓你的孤單似乎不那么捉襟見肘,讓你的心緒不知不覺平靜下來。
她說:“生活中小小的生命細節(jié),都能打動我。然后我便會用歌寫出它。”
她說:“民謠不是訴苦,而是訴說。”
深以為然。她的歌聲無一不是在訴說自己的生活、心情、故事。所有故事在她的歌聲里落筆成詩、自然流暢。民謠越來越受歡迎,而謝春花的歌也被貼上民謠的標簽,我專門去百度了一下民謠的定義。
民謠(Ballad、Folkmusic),民間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歷史悠遠,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謠的內(nèi)容豐富,有宗教的、愛情的、戰(zhàn)爭的、工作的,表現(xiàn)一個民族的感情與習(xí)尚,因此各有其獨特的音階與情調(diào)風(fēng)格。
而她本人卻并不愿意將自己的歌曲劃分為某一風(fēng)格或者流派,她認為只要能訴說自己的心情就好。民謠從不是滄桑的代名詞。
錢鐘書說:一個雞蛋好吃,就不要去管下蛋的母雞是誰了。向來無意追根溯源的我,這次卻驚嘆與這個女歌手的獨特與睿智,這些無意中了解的信息讓我迫切想去了解“謝春花”。
2
謝春花,瑯瑯上口的稱呼,自然不是她的真名。本名謝知非,95后女生,浙江工業(yè)大學(xué)翻譯專業(yè)在讀生。她說,名字無需介意,聽歌時你我心意相通就夠了。
很喜歡對她介紹里的這么一句話:自學(xué)樂器,寫歌彈唱。行吟四方,路阻無怨。
這個路阻無怨總讓我莫名其妙地想起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時代不同,所做事也不同,但流露出來的一腔孤勇卻何其相似。
作為同齡人,她是一個內(nèi)涵豐富到令同輩難以企及的女子。
她寫詩亦作畫,寫午后閑適的心情,畫呆萌的水墨。她用旋律表達平淡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情緒,寫出二十歲女子獨有的慵懶與渴望。
17歲,她就用一把古典吉他寫出第一首歌。
19歲,她自學(xué)民謠吉他、手鼓、尤克里里、口琴、口風(fēng)琴等,并開始正式創(chuàng)作。
20歲,她攜自制專輯《一棵會開花的樹》20天內(nèi)跨越半個中國,在八個城市完成首次巡演。
2016年,21歲,發(fā)行個人首張創(chuàng)作專輯《算云煙》。專輯名取自宋詞——戴復(fù)古《木蘭花慢?鶯啼啼不盡》中的一句“相思謾然自苦,算云煙、過眼總成空。”內(nèi)容為謝春花創(chuàng)作的詩詞為主,專輯中的七詞八曲、專輯設(shè)計、書法及插畫都由謝春花一人包攬。整張專輯的氣質(zhì)是素雅,清淡的。
父親是書法家,母親從事中醫(yī)行業(yè),受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她從小就愛古詩詞,也正因為這份古風(fēng)的沉淀,讓她的氣質(zhì)中多了一份超乎同齡人的淡然幽深和成熟。
3
2015年春天三月份,鶯歌燕舞,鳥語花香,作為大學(xué)生的我們都剛開學(xué),又一次步入校園,開始又一階段匆忙的校園生活。
早上睜開朦朧的睡眼,昨晚熬夜的痕跡還歷歷在目,課堂上偶爾刷刷微博,將老師枯燥的講述置之耳外。路過圖書館看到心儀很久的一本書,轉(zhuǎn)念間匆匆而去,想著還有許多待辦事項,也還有許多緩存好的視頻。
也常常在某個順利驚醒,二十歲了,內(nèi)心時不時地孤寂與感慨,心里的情緒百轉(zhuǎn)千回救不了這個碌碌無為的自己。
也在三月的這個下午,春花回到寢室,因為不用上課所以心情愉悅,走到了陽臺上,看到樓下的櫻花樹和玉蘭樹在一夜之間開滿了花,這讓她感慨萬千。
她曾想過自己死后應(yīng)該把骨灰撒進大海,瀟灑地融入最寬廣的海洋。但是看到這些生機勃勃的樹后,她更想死后可以長成一棵樹,每年春天都可以開花。
于是,創(chuàng)作了這首《一棵會開花的樹》。
春分時節(jié)最美的境遇
不過和你同坐溫暖陽光里
因為在我眼中只能看見你
是我孤獨一生燃盡火焰里
星火殆盡被他們忘記
但有生之年還好遇見你
我們都有著同樣的感慨與失落,而她卻用自己的歌聲和創(chuàng)作告訴我們,青春里每一種難言的情緒,每一分輾轉(zhuǎn)反側(cè)的失落,每一次蒼白無力的矯情,都可以幻化為美麗的故事,讓心情永久被紀念。這在心理學(xué)上成為“升華”,就這一點,我敬佩她。
每次安靜地聽謝春花的歌時,都依然會被這個氣質(zhì)獨特,內(nèi)涵深厚,能寫詩作畫創(chuàng)作民謠曲子的文藝女生所感動,那種歌聲里所傳遞出來的力量,是即使要面對未來路途中的千辛萬苦,也依然笑靨如春從容應(yīng)對的心境。
不少人都知道木心的這首詩《借我》,和謝春花的歌曲重名,前者寫暮年時的感慨,低沉失落卻不失激情。后者寫青春的渴望,真實動人也不顯稚嫩。
借我一個暮年,
借我碎片,
借我瞻前與顧后,
借我執(zhí)拗如少年
借我后天長成的先天,
借我變?nèi)绮辉淖?br>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
借我可預(yù)知的臉
借我悲愴的磊落,
借我溫軟的魯莽和玩笑的莊嚴
借我最初與最終的不敢,
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見
時光變幻中,一生灑脫的木心先生仿佛與青春爛漫的謝春花重疊,大概有著共同的影子和相似的渴望。
萬樹攢動火樹銀花之處不必找我,如預(yù)相見,我在悲喜交集處,能做的只是前途跋涉的返璞歸真。
謝春花,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如暮年的木心一樣,仍保有那份生命的自由和激情。
文/抽屜都說
大三理科女
寫安靜而倔強的文字
做溫柔而堅定的女子
誠覺世事盡可原諒,要做世間有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