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會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學習者 著重于自我成長的心理學愛好者? 2025.4.15堅持分享第2053+77天
1.自我是什么?
自我就像“水果”這個概念,“水果”不是單獨存在的實體,而是蘋果、芒果、圣女果等的集合。自我也是如此,它是我們的需求、感受、利益、觀點等與“我”有關的集合。
舉個例子,你喜歡吃辣,這是你的口味需求,屬于自我的一部分;你覺得幫助別人很快樂,這是你的價值觀,也屬于自我。
當你的觀點被否定(比如你說辣菜好吃,有人反對),你就會意識到“哦,這是我的觀點,別人不一定認同”,這就是在認識自我。正如山本耀司所說:“‘自我’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人才了解了‘自我’。”
自我是需求、感受、價值等的集合;自我,是通過碰撞建立的,難受是成長的信號。?
2. 沒有自我
沒有自我的人,往往容易忽略自己,遇事常常放棄和妥協。
自己的需求不重要:覺得冷,不敢說把空調調高;被人打擾了,也不敢說“請安靜”。他們總怕麻煩別人,即便難受也會忍著。
自己的感受不重要,比如有人明明不喜歡聚會,但朋友一叫就去,不敢拒絕;做事說話小心翼翼,怕占用別人時間;生氣、難過時也強裝鎮定,怕影響別人。
這種人表面好相處,剛開始讓人覺得好相處,但深交后,因為他沒有自我,? 別人會覺得像和機器人在一起,孤獨而抓狂——你還不能對他生氣,他好像也沒做錯什么,看起來甚至還做了挺多好的事情。
對于界限被別人一再侵犯,他會憤怒而委屈,為什么別人不知道尊重我?其實這個世界上本來是沒有界限的,是你先確立了自己的界限,別人才知道你的界限。所以,
你拒絕,別人就知道了你的底線;
你表達,別人就知道了你的觀點;
你爭取,別人就知道了你的需求。
3. 做自己,錯了嗎
做自己本身沒錯,但可能要付出代價。比如聚餐時堅持不喝酒,朋友可能覺得你“看不起他們”;熱愛工作的人,可能因忽略家庭讓家人失望。
這不是對錯問題,而是選擇與代價的問題。當你堅持自我,可能會讓對自己有需要的人受傷。但正是通過這些沖突你才更清晰地認識到“自我”的邊界。
敢于說“我不”和“我想要”,必然會面臨他人的不理解,當他們不理解你,不滿足你,他們那一刻就不再跟你融合,你就成了你自己。
要勇敢做自己,也要理解可能帶來的影響,在堅持自我和照顧他人間找平衡。
當然,做自己≠任性,而是清晰表達需求,同時接納他人的不認同。?
小練習
大家可以分享一下:自己有沒有堅持自我卻被別人反對的經歷?當時你是怎么想的?
簡單來說,我們要:
懂自我。
勇敢做自己。
在堅持自我和照顧他人之間找到平衡。
(自我的專業解釋是,自我又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是個體對其存在狀態的認知,包括對自己的生理狀態,心理狀態,人際關系及社會角色的認知。自我主要有五個層面,即物質自我,心理自我,社會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
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