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這幾天聽到最多的話就是現在年越來越沒意思了,沒有小時候的味道了。
小時候的年啥味道我不記得,但我記得小時候對過年最多就是的期盼,是真正的從心底期盼過年,因為過年這段時間會與一年其它時間不一樣,這個時間你犯錯了大人們會說大過年的然后就過去了,想要什么想買什么想吃什么也會在這幾天實現,過年的時間對于小時候的我來說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樣都是美好,所以我會很期盼。
小時候,從臘月23開始就已經算過年了,這個時候家里就開始準備各種年貨、吃的、鞭炮,有很多平常吃不到的過年都可以吃到。我會每天問我媽過年還有幾天,我還會偷偷吃我媽煮好的肉,偷她買的糖吃,然后每天看著日歷盤又撕下一頁,新年又近了一天。這份期盼吧,讓我覺得過年特別好。
可現在超市無休,網上超市也不打烊,家里再也不需要囤貨了,再也沒有想偷吃一顆糖的期盼和竊喜了,物質富足了,可精神卻貧瘠了。
如果還有年味,那就是小時候全家對過年敬重的儀式感,這種儀式感讓我覺得不好好對待它,仿佛來年都會過不好一樣。
小時候過年一定要穿新衣服的,而且這個衣服平時不能穿,只有過年串親戚拜年才要穿它。可是我總是要在過年前偷偷穿幾次,想象我穿上這個衣服這個年都會不一樣。
小時候臘月23我爸媽就要開始擦玻璃、洗盤子、洗窗簾,那個時候洗衣機還不是自動的,也沒有58到家,每一塊玻璃都是我們用手擦干凈的,生怕把一點污跡留到下一年。
除夕的時候要貼對聯,那個時候我媽會提早買回對聯,除夕下午我們貼好,甚至有的時候他們會為了所謂的上聯下聯爭執很久,認真的像個孩子。
小時候,我還挺喜歡看春晚的,雖然我看不懂,但是我覺得那就是春節應該做的事情,就和放煙花拜年一樣,仿佛不看對不起這個年。
現在呢?我想穿新衣服就買一件,對聯我們也不貼了,就算貼了也不會為了討論上下聯而較真兒,看春晚的時間我用來刷微博搶紅包,也不會把每塊玻璃都擦一遍,偶爾總覺得春節差一點勁兒,現在想想年味可能差的就是這份對待春節敬重的儀式感。
昨天我親戚家孩子來我家,就像我當年的年紀,我說你喜歡過年嗎?~他說喜歡啊,我說為啥?他說過年啥都不用干還能到處玩還有壓歲錢。
現在的孩子還像我們當初那樣一心一意的期盼過年,而我們呢?早就把過年當成普通假期,旅游、看電影、逛街、工作,想專心的過個年是不可能了,過年的方式多了年味也淡了。
所以與其說年味淡了,不如說我們變了,想要年味就像個孩子一樣滿心歡喜的迎接它,它一定會給你一個童年的新年。
沈yaya
2017年1月30日 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