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我年齡還大的一部電影《牧馬人》,最近在抖音上瘋狂刷屏:80年代的熒幕愛情,沒有親親、抱抱、舉高高,愛情卻齁甜。
木心說:“從前的日色變得很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用來評價這部豆瓣8.9分的電影再恰當不過了。
片中的男主角許靈均因為“右派”的標簽,被下放敕勒川牧場當牧馬人,期間得到了當地牧民的關心照顧,女主角李秀芝是一位從四川逃難來的姑娘。在善良的老郭的撮合下,他們結成連理。文革結束之后,父親回國邀請兒子繼承產業,許靈均并沒有跟隨父親前往美國生活,而是為愛留下來,和妻子一起建設美好祖國。
01
“老許,你要老婆不要?
只要你開金口,我等會給你送來!”
“那你送來唄!”
我認為這是全電影最經典的一處臺詞了。為此,老郭跑了30里路,用一張結婚證許可了許靈均和李秀芝光明正大的愛情。
秀芝來到許靈均家的那一天,許靈均的家是破爛不堪的,但是秀芝并沒有嫌棄。面對突然而來的秀芝,許靈均盡管不知所措,但是也主動遞上熱水,又讓她喝粥。
秀芝覺得是遇到一個好人了,后來許靈均在和她朝夕相處中感受到:“在我的生活中忽然闖進這樣一個善良的人,我好像等待了多年的一天,終于來到了,她對我是這么信任,和我沒有一點陌生的感覺,好像她也等待了我好多年。”
他們心意相通地走到了一起。
02
我想那時候的男女,結婚之前大部分是不了解彼此的,而許靈均和李秀芝的愛情是幸運的,他們的愛情誠摯而溫情。
秀芝說:“愛情會有的,面包也會有的?!?/b>
婚后他們和諧相處,秀芝的勤勞能干,為許靈均帶來了充實甜蜜的家庭生活。在那廣袤的草原上,他們通過自己的熱愛與努力,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影片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有一個片段:許靈均很久之后回家,秀芝拿出寫的日記讓他念叨,兩人邊聊天邊傻笑:“今天我從野地里刨了兩棵楊樹栽在家門口。。。?!彼麄兿硎苓@種久別重逢的溫馨交流。
如果說幸福是什么模樣?
大概就是找到了一個愿意與你分享的人?!?/b>
那個年代,物質財富遠遠比不上精神財富,最好的感情:就是有個聊得來的伴侶,他永遠不會嫌你話多,他愿意陪你笑,陪你鬧。
感情,就是在這些小事的踏實相伴中逐漸升溫,擁有一份真情,是一件特別幸運的事。
03
這部電影于1982年上映,當時國家處在撥亂反正的大發展時期,40年后的今天又受到追捧,我被吸引的是那時候誠摯而溫情的愛情。
在燈紅酒綠、物欲橫流的今天,“沒有物質的愛情如同一盤散沙”,秀芝喜歡的是許靈均的人,現代人可能喜歡許靈均的身份。
這個時代的人,精神上的寄托太少了,更多是物質上的享受。很多人在愛情里缺少堅定的信仰,多了些猶豫的迷茫。正是如此,許靈均和李秀芝不夾雜物質的愛情才讓人向往。
最近我也在嘗試著看書來反思自己:我一直在路上奔跑,嘗試去追尋關于愛情、事業或者其他的,但是其實走了這么久,依舊是不知所措,是不是應該想想當初為什么出發?
或許只有追尋心中最愛的那份美好,長途跋涉才會甘之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