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萬眾期待的《擺渡人》上映了。
本想在平安夜去電影院大飽眼福的我,看到豆瓣上“L”型評分不免大吃一驚↓
三萬多人打出了4.3分的成績,竟然比前不久張藝謀的《長城》還低。
果然,熱錢涌入的影視圈,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老實講,《擺渡人》的陣容實在是華語影壇頂配:金城武、梁朝偉兩大半隱退男神再次出山挑戰喜劇;還有歌神陳奕迅的鼎力加盟;最最關鍵是,此片的監制是一代文藝青年的啟蒙教父——王家衛。
可惜導演是張嘉佳,一個擅長四十五度角熬雞湯的暢銷書寫手,影視圈新晉圈錢達人,前作《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成功圈了八個億,一鍋隔夜雞湯喝得我直犯惡心。
梁朝偉金城武王家衛就這樣被徹徹底底地消費了,沖著兩大男神貢獻票房的觀眾們也被傷得很深↓
因為提前看了豆瓣影評,所以我避過雷區,省下的四十塊錢我寧愿買火腿腸喂狗,也不會支持這種恬不知恥圈錢的卑劣行徑。
沒料到,面對全網差評,王家衛導演居然在微博上回應“我喜歡”,雖然依舊是文藝范兒,卻感覺已經變了味兒↓
可惜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
喂喂喂,請問您還是那個拍了《一代宗師》《阿飛正傳》《花樣年華》《重慶森林》的王家衛么?您是成就了梁朝偉、張國榮、張曼玉等一眾男神女神的電影詩人么?確定您沒有被張嘉佳“導演”盜號么?
還好,在娛樂圈集體選擇性失明的時候,還有人保持理性。
《愛情公寓》里的“關谷”王傳君昨晚在微博上大膽回應四個字:“我不喜歡”。可謂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業界良心啊!
瞬間我對關谷兄好感暴增,親你最近在《羅曼蒂克消亡史》里的表現實在是亮眼啊!
無論如何,《擺渡人》將成為王家衛一生黑點,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娛樂圈的事兒我們看不懂,不知道墨鏡王是不是被下降頭或者果照在張嘉佳手上
但我認為越是名導越要愛惜羽毛,不然千年道行一朝喪,難看的是自己。
說到發揮失常自毀英名的大導,也絕不僅是王家衛一個。影視圈耳熟能詳的幾位名導幾乎都有赤裸裸拍爛片圈銀子的作品,這些劣質片子永遠存在觀眾深深的腦海里,任你百般洗白開脫,也洗不干凈。
商業化之后的老謀子除了一部《金陵十三釵》勉強合格,剩余幾部都實在……一言難盡。
《三槍拍案驚奇》幾乎被趙家班承包,簡直是張藝謀客串導演的劉老根大舞臺年度聯歡會。然而炒冷飯的過氣笑話與小沈陽浮夸的肢體語言,實在讓人笑不出來。
但是看這紅配綠賽貂蟬的配色和為表情包而生的浮夸演技,喂你還是那個攝影師出身曾用《紅高粱》里的滿目嫣紅震驚國際影壇的張藝謀么?
《滿城盡帶黃金甲》劇情幾乎照搬曹禺先生的《雷雨》,但滿目的金黃色和大尺度的服飾……科科……老謀子你確定不是在打擦邊球?
請周董是為了票房我們都懂,可我就是一看他就出戲怎么治?據說為了安排周董的二皇子還擠掉了黃軒,還好,十年后黃軒等來了《推拿》里的“小馬”,走上了和那些妖艷賤貨截然不同的靠譜路線。
最近的《長城》又找來了王俊凱,老謀子你果然時尚時尚最時尚,蹭熱度你最棒啊~
藝術追求算什么,影片質量算什么,在票房和資本面前,他曾經引以為傲的一切都再也不值一提。
當年聲名鵲起的“第五代”導演中,除了張藝謀,這幾年公認爛片頻出的,還有陳凱歌。
當年的那部《霸王別姬》夠他吃一輩子飯了,因為他后期電影水準實在差得離譜,所以觀眾紛紛表示《霸王別姬》不是陳凱歌的導演作品而只是掛名打醬油。
陳導演自證還曬出了《霸王別姬》的現場照,陳導啊辟謠的最好方式不是曬照片而是多拍幾部好片證明你有真·實力啊!
從《無極》開始,陳凱歌被“另眼相看”,很多人懷疑這片兒是不是他老婆陳紅拍的,額……
如果《無極》還是口碑偏兩極化的爭議之作的話,那么《道士下山》就是紅果果的爛片了。
故弄玄虛卻又無力駕馭,結果變成了連起碼的敘事層面都支離破碎無法圓融的劣質電影。觀眾只記住了王寶強的獰笑和林志玲的呻吟,以及金馬影帝范偉老師寶貴的第一次床戲出鏡↓
口碑稍好的《梅蘭芳》也無法復制當年《霸王別姬》的精彩,雖然電影宣發階段一直在拿《霸王別姬》當噱頭。但除了題材都和京劇有關,黎明哪有半分當年的神韻?
只能徒讓觀眾感慨,世間再無張國榮而已。
今年因為《我不是潘金蓮》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的馮小剛,也算是貢獻了一部高質量口碑之作。
講真,馮小剛在同輩影人里,已經算發揮相對穩定的了。但也架不住偶有還人情、失水準的作品。
譬如《私人訂制》,據馮導說是為了還華誼因為拍《一九四二》損失的錢,隨便拍著玩而已,沒成想票房就五個億。
馮導的確雞賊,很懂怎么咯吱觀眾讓觀眾舒服,但這么明目張膽地媚俗,看來果然是被逼債的給逼急了。
但那部《夜宴》就不是還人情那么簡單了。老謀子拍唐朝宮廷版《雷雨》,馮導就接著來了部中國古裝版《哈姆雷特》,明明自己擅長的是刻畫新寫實現代浮世繪,非要故作姿態搞史詩,莫不是覺得只有拍莎翁才能影史留名啊?
講真,這是我第一次看到葛優演戲都覺得尷尬……爛片的神奇之處就在于可以讓好演員都出戲……
爛片不等同于爭議,爛片就是爛片。它們劇情爛臺詞爛角色爛藝術性無從談起思想性無處可尋只能讓花錢進影院的觀眾感到自己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搶劫。
我不由想到李安,他最近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第一次使用120幀、3D、4K的技術效果,在美國上映時也引起爭議,但每一個進影院的觀眾都能看到李安對戰爭的反思、對人性的洞察、試圖用東方哲學闡釋世界的思維邏輯。這是導演誠心誠意地探索與努力,他沒有把觀眾當傻叉,沒有站在原來的成績簿上沾沾自喜。
李安在接受柴靜采訪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做電影二十年,以我現在的成績,我就是再拍十年爛片,還會有人找我拍電影。可是對于觀眾,對于期待你的人,要有一個交代。這是你作為一個有天分的人,欠觀眾的一個人情。”
只可惜,放眼整個華語影壇,能有這樣清醒的自知和理性的節制的人,實在太少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