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和一位畢業一年的小妹吃飯,說起來把錢存哪兒,她說,大部分都放余額寶了,今年還存了個銀行一年定期。
“我暈,銀行定期!你還不如都放余額寶呢。”
她把手機遞過來,把她的存款頁面給我看,五萬塊,年利率1.75%。我一算,比我放某P2P平臺的一年收益少了三千多。
“現在銀行的利息太低,”我話沒說完,她就問,“這個利息是怎么算呢,別的都是多少啊……”Balabala,開始追問該怎么理財。
后來我特意留心了一下,發現身邊工作兩三年的單身族,很多都是這樣,余錢就是存余額寶。債券、基金、P2P啥的都沒有概念。
于是我決定寫一點點理財入門的東西, 希望可以讓我的小朋友們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當然如果想要更深入的學習,有很多理財大號,平時可以關注學習, 文中也會推薦。
要知道從年輕時開始理財和不理財的人,以后可是會有很大區別哦。
每個月以1680元為未來存款的人和還車輛分期付款的人,你知道他們30年后養老資金的差距嗎?280萬!
——渣打銀行財富管理師、《30年后,你拿什么養活自己》作者 高得誠
No.1 關于金錢的錯誤觀念
我爸是語文老師,最喜歡研究詩文,最不愿意談錢。所以我小時候看有的人老是說掙錢啊什么的,也是覺得很不屑;直到后來長大后才糾正過來。我們的生活確實很多時候離不開錢,怎樣正確的對待,合理的安排,是一種讓生活變得更好的智慧。
“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我弟以前對我媽的節儉很不以為然,其實我也有那么一點認同。不過后來也發現,自己平時一些不必要的花費大可省掉,積少成多也有很大的力量。當然,弟弟工作了也知道生活不易,努力攢錢理財。
“沒錢理什么財!”說實話,我以前的潛意識里也這么認為。但其實強制儲蓄,規劃用度就已經是理財的第一步。
當然也有一種錯誤的想法是,“我怎么理財就能賺大錢”。理財可以幫助我們讓財富穩步增值,而永遠不會讓人暴富。特別是年輕人,自己掙錢的能力仍然是第一位的。社會上多少人總想著賺大錢,一夜暴富,反而很可能會由于急功近利上當或投機,導致更多損失。
No.2 大學就需要培養的理財意識
大部分的同學都是從大學開始自己支配生活費;一般父母都是按月發放,但總有人到了月底就青黃不接,需借錢周轉。
我剛上大學的時候,家里一次性給一個學期的生活費,基本能滿足每天的吃飯和少量的生活開銷。比起有的同學,都不到人家的一半。但每個學期結束,我都還有很多結余,可以借給花光光的同學。
我就是把自己的開支都記在日記本上,對這個學期的開銷做到心里有數。后來去做家教,把掙的錢都攢起來,除了短途的旅游還有結余。
每學期的獎學金對于我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我當時想,只要努力一點,又有好的成績單,還能掙錢,這樣的好事干嘛不要。所以我每個學期都拿獎,生活費完全不需要家里出了,到后來加上我每個暑假的打工收入,也可以自己承擔一部分學費。
到大四畢業那年暑假,畢業旅行一趟,拿回家六千;暑假開了個英語輔導班,又賺了六千。過完暑假,我就拿著我的收入去上研究生了,因為幸運的考取了公費,每個月的補助和實習收入也足夠生活開支,基本上也沒有再和家里要錢了。
雖然比起很多牛人,這點經歷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對工作幾年還是沒有任何積蓄,有的甚至還要不時借錢的孩子,還是想嘮叨兩句。
1 建立初步的理財意識
推薦看的書:《小狗錢錢》,《有錢沒錢看習慣》。
《小狗錢錢》像童話故事一樣,生動有趣,把理財知識科普到位的同時,還將許多人生哲理融入到生活當中。你看了也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
《有錢沒錢看習慣》是一位韓國的女性鄭恩吉,寫自己從十幾歲開始在銀行存錢,大學階段為了當女主播的夢想,努力在校廣播站工作;畢業后拿著攢的錢去澳大利亞學習并打工,之后回國找工作成為主播,二十九歲自己買房,兩年時間還完房貸。她的理財技巧就是從生活習慣入手,開源節流,積少成多。
2 控制消費,強制儲蓄
就像鄭恩吉寫的,當許多同學每天去外面吃飯,換季就買新衣,追求新的電子產品,她認真的考慮了一下未來的生活和就業,覺得這樣的花費沒有意義。她為了自己當女主播的夢想,全心全意投入到校廣播站的事務中,無暇消費,還能有一點收入。用她的話說:我的夢想控制著我的消費。
養成記賬的習慣。每天晚上睡覺前花五分鐘記錄一下今天的開支,現在有很多APP,像隨手記、口袋記賬、網易有錢,都很方便,歸類分析也一目了然。
每個月可以回頭看一下,有哪些支出可以再控制一點。
強制儲蓄。可以每個月固定存一點到一個平時不用的賬戶,比如微信理財通。 雖然學生沒有什么收入,但是養成存錢的習慣,不僅可以預防不時之需,對今后的生活也很有幫助。
3 開源
利用你的特長,去做喜歡的事,并獲取相應的收入。
我英語不錯,大學期間周末和暑期就去輔導英語,其實這個過程,反過來對自己的英語水平也有提高。也有很多同學暑期去做實習,可以近距離的感受人們日常的工作生活,畢竟大學生很快也要成為社會人。有的同學文筆好,可以投稿賺稿費。我有個同學編程能力強,還沒畢業就在師兄的公司幫忙,固定領薪水了。
但也不要單純為了賺錢,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做一些沒有太多幫助的事。
我大學的時候,有一次應聘做一個日用護膚品牌的假日超市促銷員,連續做了幾天,就因為整天站著工作很累加上空調太冷,感冒發燒了。后來收到微薄的報酬,決定以后做兼職還是要更加小心抉擇。
4 提高自己永遠是最重要的
大學都有綠色通道,我有一個好朋友一入學就辦理了貸款,也不會去打工,當然也不會亂花錢。學業上認真努力,性格真誠大方,我們都非常喜歡她。畢業前通過層層考試選拔進入一家很不錯的單位,幾個月收入就還清了幾年貸款。
工作以后回想起來,大學最寶貴的一點,就是有時間。而我現在最后悔的,就是上學的時候缺乏個人成長的目標。如果把逛街、看劇的時間花一部分用來讀書,不去想“這有什么用”的去讀,讀經典,做筆記,思考和寫下自己的感悟,就能讓自己盡早建立起獨立完善的思維體系和看世界的方法。
No.3 上班族的理財規劃
終于工作了,每個月可以領到工資啦! 你是買買買呢,還是利用好你的每一筆工資呢。
跟著棉花姐姐來一步步開始吧。
1 建立進一步的理財概念和體系
建議看的書:《30年后,你拿什么養活自己》,《個人理財》(第四版)、《解讀基金》
年輕人可能覺得30年后很遙遠,但實際上時光飛逝,我們需要在工作的這二三十年為退休后的二三十年也準備好生活開支啊。
為了老年的時候,可以過的還算富足、健康、有尊嚴,30+的我已經開始存我自己的養老基金了,畢竟現在省一點兒還不算事兒。
2 記賬存錢,同時學習理財知識
關于記賬前面也說了一些了。有的同學可能會嫌麻煩,但要知道,我們的生活就是不能怕麻煩的呀。
我每月底,每年底看看自己的賬務,知道自己的收入和支出,總覺得很踏實。
這里要推薦一下理財達人三公子,其實是個非常愛學習又行動力超強的女孩,微信號:三公子的人生記錄儀,出有書《工作前5年,決定你一生的財富》,這個書名有點嘩眾取寵之嫌,不過三公子本人的確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畢業五、六年就有了自己的第一個一百萬。
而她最開始的努力就是使勁存錢,收入的50%強制定存,20%應急資金,30%日常消費,保證先存后花。同時使勁學習理財知識,大量的看書,總結。等她攢到20多萬的時候,開始運用自己學到的理財知識,一步步將資金部署到基金、股市。在收益翻倍的同時,她也通過日積月累的堅持分享成為網絡理財達人。
3 每個月的工資該怎么分配
建議為自己開設三個賬戶:
日常開支賬戶:
這個賬戶又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固定支出,如房租、上網費、交通費。
非固定支出,如在外面吃飯,逛街,買衣服。
這部分非固定支出可以隔段時間反觀一下,減少不必要的花費。
謹記:控制好支出就是變相的儲蓄。
應急備用金賬戶
這個賬戶是為了防備生活中可能突發的一些事件,如突然失業、生病等,需要提前預留一些資金,來保障生活。當然當這個賬戶達到一定數額,比如5、6萬,你覺得可以滿足應急需要了,就可以不再往這個賬戶中儲蓄,而是改為存到下一個理財投資賬戶。
這個應急資金因為隨時可能會要用,可以存在低風險、流動性好的T+0貨幣基金。
理財投資賬戶
這個也是我們“錢生錢”的本金。
當這個里面的資金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去考慮投資。分散綁定基金、黃金及其他一些理財平臺。
這個賬戶的資金除非是在有大的需要,如購房購車時可以取用,一般情況下,不要動,只用來穩健投資。
這三個賬戶的具體比例怎么分配,可以根據自己的消費習慣來設定。
4 開始理財投資模式
這是我們常見的理財產品,按照風險由低到高排列。
先列舉一下幾個產品的利率。
我們主要說一下基金和P2P。
基金就是把我們的錢交給更為專業的基金經理來進行投資。
基金按照投資對象的不同分類,風險從低到高,有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指數基金、股票基金。
像余額寶、微信理財通等都是基礎的貨幣基金。
推薦使用基金定投,來分批購買股票基金和指數基金,分散風險,獲取較高的收益。
基金定投,是最適合上班族的投資方式。
可以直接去各大基金公司的官網,注冊開通賬戶。選擇幾個指數基金,建議投滬深300,中證500,設定每周一或者某一天自動定投。
P2P
P2P的收益確實比銀行高不少,但有的同學擔心P2P不夠安全,其實,擔心也是由于不夠了解。如果自己親自去查企業的背景資料,分析平臺資產的質量,去網貸之家、網貸天眼看看論壇中對這些平臺的討論和分析,就會做到心中有數了。
今年各地陸續出臺了對P2P的監管細則,更加嚴格。所以大趨勢是生存下來的P2P公司一定更加合規,當然利息也越來越低。
面對各種理財產品,需要自己去學習思考分析,在風險和收益之間做好選擇。
希望年輕的你能早日開始理財,為自己攢第一桶金。
?從設定一個小目標開始吧,一百萬怎么樣。
不要覺得目標太高,10萬、20萬需要辛苦積攢,到后來通過合理理財,你的財富翻倍的時間也會越來越短。
開始行動吧!
不求贊賞,只希望如果有同感,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