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出現以下情況:
上課記得滿滿一本子的筆記,等到復習的時候卻找不到重點,抓耳撓腮?
當時記錄的重要事情,過后就找不見到底記在哪了?
經常寫的筆記亂的自己都沒有翻的欲望?
如果你有上述情況,那你肯定還沒學會記筆記。高橋政史的這本《 聰明人用方格本 》告訴我們應該怎樣記筆記。
法則一 ? ?視覺效果
優秀的筆記應該是賞心悅目的,讓人看起來輕松、舒服的,其次我們才會去關注內容。
所以筆記一開始的時候就要做到行首對齊、留出空行、畫圖表。
?
所有的大標題應該對齊,在行首空兩格后寫小標題,在小標題后空兩格寫內容,這樣看起來層次分明,一眼就能看到內容的大綱。
每行間的空隙不能太小,方格筆記本的好處是有橫豎的格子線剛好可以留出一行空行,這樣看起來內容不密密麻麻,看起來不會那么吃力。
我們要善于用各種符號和圖表來形象地展示數字間的關系,利用筆記本的格子可以輕松地畫出好看的邏輯圖表,數字關系一目了然。
法則二 ? ? 標題
標題可以一眼看出筆記的主題,一句話提煉出主要內容,能夠讓人瞬間看出這頁紙記錄的是什么。在筆記本的上方空白區域就是用來寫標題的。
我們看報紙時首先引入眼簾的是一行大字,有的有數字,有的用了雙引號,嘆號,文號來結尾為的就是讓你清除這則新聞關注的是什么?所以記筆記也一樣,標題應該是內容的核心總結,可以是論點,也可以是結論,總之是關于內容最本質和核心表達的東西。
法則三 ? ?“三分法”
筆記應該是有框架的,這個框架是經過整理,過濾了不必要的信息和知識的,記筆記的過程也是你思路的再一次整合。好的筆記是能看出內容的邏輯關系,“黃金三分法”就是筆記的通用框架。一下介紹幾種著名的筆記法:
一頁A4紙上方留下的空白區域用來寫標題和重點總結,下方一分為三,從左到右分別是事實,解釋和行動。
此外,
筆記本采用A4大小,橫著寫,因為橫向排列更符合人們的視覺體驗。
筆記的顏色應控制在三種以內,看起來不會眼花繚亂。
最好一頁一主題,下次翻看的時候輕松獲知整體內容。
以前我們上課記筆記的時候都是按照黑板統統抄一遍,一節課下來,聽老師講的東西沒多少,手卻一直寫個不停,課后卻怎么不理解內容。現在按照三分法,將黑板上內容和老師講的在大腦過一遍,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來,這一遍就是重現大腦的內容。這次一定還有許多問題沒有想通,記在中間區域,這部分是你自己思考的結果。通過課后問老師解決問題并進行總結概括寫在右側,這樣一個完整“接受—質疑—消化—吸收”閉環就完成了。下次再進行復習時,大腦瞬間能記起當時的內容,快速高效理解知識點。
職場人士的筆記三分法應該按照“事實—解釋—行動”來記錄,左側應該基于事實記錄,發現核心問題所在,客觀的記錄該問題,通過事實連問“五個為什么”挖掘本質問題,明確提出解決方案,并將結論提煉為一條完整的信息。
總是,記筆記也是一門學問,會記筆記的人會讓人變得越來越優秀!